当前位置:

浅谈宣传调研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粟刚 编辑:redcloud 2014-12-11 15:25:46
—分享—

  扶贫宣传调研作为扶贫部门必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被视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更新观念、服务决策、凝聚合力、推动项目的重要作用。通道县2002年列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始终将宣传调研工作纳入战略高度,树立时效、储备和超前意识;注重宣传调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以宣传调研为抓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进程。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宣传调研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作用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抓好宣传调研,有利于更新观念,增强脱贫意识

  宣传调研对教育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树立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地处怀化市南端,是湘、桂、黔三省(区)县交界之地,地缘十分偏僻。1954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是国家成立最早的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所在地,属“老、少、边、穷”四位一体地区的突出典型。198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贫困县。2002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将其审批备案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是由于交通区位、城市建设、资源储量、军事禁区、民族文化沉淀等发展条件与发展机会的限制,贫困仍然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最大的县情,落后依然是通道侗乡最基本特征,创造条件,抢抓机会,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仍然是通道最大的现实,这里区位优势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困难,是一个扶贫工作起步晚、贫困程度深、任务繁重艰难的贫困县。200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年收入三项指标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2008年初,我县遭受50年一遇的冰冻自然灾害。全县21个乡镇,242个行政村,22.9万人受灾,工业、农业等各行业损失近6亿多元;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外出务工民工纷纷返乡,全县农民工返乡总人数达3.6万人,全县农民工返乡影响农民纯收入达2.88亿元。

  二、抓好宣传调研,有利于摸清实情,提供决策依据

  宣传调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扶贫政策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宏观决策层面,还是扶贫工作实践,都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建立长期稳定的民意反映途径,倾听贫困人口的呼声,并充分考虑到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体的影响。

  一是重大决策,来自于深入调查研究。新邵县刚列入新世纪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时,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方式,县委县政府一时难以决断。为此,县扶贫领导小组牵头,召集成员单位开展了一个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坚持服务大局、前瞻意识、相信群众、实事求是,深入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偏远贫穷的大新乡、太芝庙乡等贫困山区访贫问苦,求计问贤,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分析、论证,深刻细致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进而寻求对策,特别是在处理长远与当前、冷线与热线、超前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注意把握好调研重点,提高调研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贴近度”,撰写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和对策》专题调研报告,报告根据全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特点,提出了“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分片开发、年度轮换、整村推进”的工作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成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方针,为县委县政府明确当时扶贫工作思路、探索扶贫工作新路子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部署,离不开专题宣传调研。专题宣传调研,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在宣传调研实践中,我们擅于抓住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十分注意跟踪反馈、宣传报导、成果转化,及时以简报、信息报道等形式转送给领导,让调研成果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2006年,针对我县 “5.3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我办在第一时间内深入重灾区调研,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我县特大山洪自然灾害3万人因灾返贫》和《贫困地区灾后重建的几点建议》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县据此调整了扶贫规划,将关注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做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促进了灾区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工作。

  三是科学规划,有赖于宣传调研。扶贫规划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坚持用宣传调研开路,深入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使扶贫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符合实际,既要有可操作性,更要有可持续性。坚持重点优先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科技培训、协调发展等扶贫重点,建立稳定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坚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贫困户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等形式,把项目建设的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交给群众讨论,让群众拥有制定规划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实行以干求助,以奖代补,确保贫困户优先受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贪大求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村级扶贫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互动。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宣传调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才能将扶贫开发政策转化为贫困群众的具体行动;才能更加充分体现扶贫资金的效应,有效促进贫困村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的建立与发展,确保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行。

  三、抓好宣传调研,有利于鼓劲呐喊,凝聚扶贫合力

  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牵涉面广,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如何突出政府主导下的主体地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是扶贫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宣传调研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鼓劲呐喊,凝聚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

  首先,我县对扶贫宣传调研高度认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宣传调研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县性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旨在凝心聚力,营造大干扶贫的氛围;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扶贫方针政策,顺应时势发展要求,强调树立“大扶贫”、“真扶贫”的理念;进一步动员干部群众树立宣传调研工作新观念,即宣传调研也是生产力,是动员广大群众自主脱贫和发动全社会扶贫,形成扶贫合力的必要前提;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扶贫政策,实现真情帮扶的重要基础;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由于领导重视、认识充分,全县完善了分工合作、目标管理、评比奖励、归口管理等工作机制,要求对宣传调研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并将工作成绩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强调吸引社会各届共同参与,使扶贫宣传调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发挥了扶贫宣传调研的作用,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第二,我县扶贫宣传调研凝心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良好的扶贫舆论导向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下,宣传调研进一步借威开路,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文明建设年度检查考核范围的重要举措,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增进了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实施扶贫开发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县建立了“领导挂帅、机关包村、工作组驻村、党员干部帮户”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宣传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社会化进程。全县建设扶贫尉成风气。省政协办公厅、省水利厅、市纪委等省市多个扶贫工作组深入我县开展建设扶贫工作,全县每年都要安排180多个单位,选派400多名干部组建工作组,进驻各重点贫困村和建设扶贫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各级领导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发展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相关扶贫村建设成省市扶贫的示范基地;广大干部群众都以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出钱出力、解难帮困为荣,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粟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