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北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胡铃
胡铃,通道县人防办副科级干部,一个看似文弱却又干炼的女人,毅然挑起了带领溪口镇北麻村脱贫致富的重担。2017年2月,她通过组织考察,被选派到溪口镇北麻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开始了与机关炯然不同的“下放”经历。牢记使命用心用情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成功从机关干部到“村官”的华丽“蜕变”,赢得了群众信任,获得了组织肯定。
溪口镇北麻村共有226户,947人, 6个村民小组分散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形成4个自然团寨,山多地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200人,2014至2017年已脱贫35户145人,尚未脱贫15户55人,低保兜底3户8人,计划2018年实现贫困出列。此前,北麻村在全县村级排名是比较靠后,村民思想落后,村级组织涣散,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在第一书记胡铃“绣花”功夫的作用下,北麻村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正打得酣,一幅“乡村振兴”蓝图惟妙惟肖的正舒展开来……
选贤任能描绘脱贫蓝图
村级组织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就好比北麻村“乡村振兴”蓝图的框架,打好框架才能下笔着色。初到北麻,胡铃没有急着开展工作。倒像是外来的“游客”般好奇的东游西荡,鼓楼、凉亭、田间地头,张家李家的毫无章法的窜着,走走停停,写写画画。
“城里来的女干部真怪哩,就这么稀罕我们这山沟沟的山水,不会是在找什么宝贝的吧?”
“听说了吗,那女干部是县里派到村里的扶贫干部,我家田地进水的沟塌方了,她会不会给修修啊?”
……
胡铃的举动尽入村民的眼帘,村民们各种猜测和说道不径传开来。
几天下来,笔记本上已是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娟秀小字。原来,胡铃的目的是调查村情民情。她把白天看到的、跟村民问到情况记录下来,晚上,在住宿的村部一一整理好。
一番调查后,胡铃自认为算是基本掌握了北麻的村情民情。春播在即,胡铃找来了村支部书记建议开一个村两委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会议如期召开了,来参会的大多数是村里的历届村干部,以及年老的长辈。看着一群年纪在60、70以上的村“骨干”,胡铃可是“壮着胆”宣布会议的议题。
“一个30多岁的女人能干出什么事来、怕又是来走过场渡金的吧,赶紧趁早回城带崽去。”“胡书记,上面派你来有没有也派了项目来啊” ……
“我虽然没有雄心壮志,既然组织把我派到北麻来,那就是组织的信任。但村里的状况,完全不是我想像的那样,我该怎么办?”面对与会人员的不信任和质疑,大大超出了胡铃的预期。到北麻的第一个会议就这样草草收场。
由此,胡铃意识到改变北麻村级组织涣散的现状,势在必行,否则,北麻就是真如“一团麻”。3月份,正值全县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之际,胡铃率先向溪口镇党委进行汇报,申请尽快启动北麻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其实,对村支两委换届的人选,胡铃早已成竹在胸。
早些时候在村里开展调查过程中,胡铃通过走访收集到很多民意。村民杨友辉是80后,大学学历,脑瓜子灵活,还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本村农民老板陆奇云有担当敢作为,在村里有较高的威望和话语权。两人都是深得村民信任,是村民眼中村支两委负责人的不二人选,却因各种原因未能选到任上。
胡铃多方了解后,先后多次上门找到杨友辉和陆奇云谈话,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讲精准扶贫意义和政策,最终感动两位贤人能人,答应参加换届选举。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杨友辉和陆奇云分别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杨友辉和陆奇云被选上北麻村的当家人,体现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和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真理,也表现出了北麻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勇气和决心。
四轮驱动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就像是北麻村“乡村振兴”蓝图的色彩,抓好产业扶贫就是抓住了北麻村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在推进产业扶贫上,胡铃是用了心、下了真功夫的,能够用活产业扶贫的各项政策。
胡铃通过走访调研收集到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意愿,结合北麻村山多田少的情况,给北麻村产业扶贫号上了“一脉”,与村支两委研究后,决定整合县里省重点产业项目、四跟四走产业项目、村级产业扶贫示范园、到户产业项目“四轮驱动”来推进北麻村产业扶贫。
贫困户杨秀山是2014年脱贫户,前些年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由于没有及时申报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因此对扶贫政策极为不满,甚至抵触。胡铃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情况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思想漫延开来,可是会影响到整个村的产业扶贫发展势头。
“脱贫不脱政策。你以前搞产业没有得扶贫补助资金,是因你不申报导致的,按县里产业扶贫的政策,只要是没有享受到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贫困户,脱贫后仍然可以继续申报。”在杨秀山家中,胡铃细致耐心的给杨秀山宣传讲解扶贫政策,鼓励他带头继续发展产业,打消他对扶贫政策的抵触。杨秀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依托房屋周边地形发展钩藤、黑老虎等中药材种植,在胡铃的指导下申报了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资金4000元。
“胡书记是值得信赖的人!”帮助杨秀山落实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后,他逢人便说道。
胡铃也因细致的工作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北麻村的产业扶贫呈良好态势发展。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全村共有到户产业扶贫项目钩腾25亩,黑老虎20亩,香菇20000棒,茶油改造6亩,稻田养鱼19.5亩。
然而,对于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来,看着别的贫困户大搞产业,却只能“望产业兴叹”。这是胡铃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胡铃并没有被新的问题难倒,她把村支两委和贫困户都召集在一起,广思集义,聚众人之智,攻坚克难。一致商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委托扶贫的形式,把缺乏劳动力贫困户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委托村里的北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以股份方式入股,通过股份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合作社从贫困户和村民流转了150亩水田,建成了100亩皇菊贡菊中药材基地和50亩莲子基地,带动贫困户11户47人增收。
善抓机遇建设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更是北麻村“乡村振兴”蓝图的线条。胡铃善于抓机遇,以全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完善北麻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北堆松脂站至北麻村村道全长8.9公里,是全村生产生活的唯一进出通道,由于年久失修,塌方水冲,路面不能通畅,也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北麻村村民请求修路的呼声和行动一直在持续,胡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定要帮助村民们实现修路的愿望。”胡铃暗暗下决心。
该道路中间穿过溪口下寨村,胡铃联系到下寨村两委提出共同申请修路的建议,得到两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2017年6月,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北堆松脂站至北麻村道路很快立项并施工。同时,争取到了溪头至地药山4.1公里的通组道路提质造。完成了6组500米入户道路硬化,1组45户178人饮消防工程。
实施北麻村美丽乡村建设,是胡铃驻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村寨里到处撒满了生活垃圾,胡铃就带领村组干部带头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去影响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过来,北麻的村民们都在房前屋后搭个棚搭个架,图方便放置生产工具。久而久之,那些棚架日晒雨淋的霉烂了,成了北麻的另一道“风景”。拆吧,损害了个别村民利益。不拆吧,影响了村寨的整洁。胡铃还是决定要拆除烂棚烂架,还村民居所整洁。
杨盛文是老村支书,他在屋前的空地上搭了个棚,已经摇摇欲倒,村里组织的几次拆除行动都被他阻挠。胡铃主动与老支书谈心沟通,多次上门拉家常,了解他家生产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通过细心工作,终于做通了老支书思想工作,并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村寨环境整治的“中梗阻”被打通,全村110处烂棚烂架顺利拆除,使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实施。她积极向县美丽办汇报争取项目,安装路灯71处、修建2处公厕、2处停车场,修建村组排污沟4000米。现在北麻村的人居环境较以往相比更清洁、整洁了,党员群众赞不绝口。
帮难济困下足绣花功夫
帮难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作是北麻村“乡村振兴”蓝图边框似乎更贴切。胡铃也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一名机关干部,深知群众面临困境的窘迫。胡铃心中装着群众的疾苦,力所能及的帮助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更能体现出胡铃的赤子之心。
贫困户杨进胡是退伍伤残军人,夫妻已经70多岁,儿子患精神病,房屋破旧。胡铃向县残联汇报,得到县残联领导的支持,派出工作人员上门鉴定伤残等级,为其办理《残疾证》,同时,协调县民政局将其整户纳入B类兜底保障。
贫困户陆安志是易地扶贫搬迁分散自建户,本人因头部曾经受伤反映迟钝,对易地扶贫搬迁房屋设计方案理解不透,拖了建设工期。要保证工期按时完工达到入住,又要使陆安志对建设方案认可。为此,胡铃6次到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到陆安志建房现场进行指导,消除了陆安志担心建筑面积超标的顾虑,易迁房按时按质完工并入住。
“妻子残疾,两个儿子争气,一个大学在读,一个职中在读,能帮他们落实扶贫政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累些也是值的。”胡铃所说的值,确实对贫困户陆安来心生怜悯。对陆安来来说,挺过儿子学有所成,摆脱困境指日可待。可眼下,一家住在晴晒雨漏的危房里,还要负担两个儿子的上学费用,家庭生活异常艰难。
胡铃可是尽心尽力,帮助陆安来落实了危房改造工程,为两个儿子争取到“雨露计划”教育助学。
胡铃已然成了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村民们但凡有难事遇难题,自然而然的拨打了胡铃的“私人热线”电话。在北麻村,胡铃待困难群众胜似亲人,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一枝一叶总关情。北麻村的变化有目共睹,群众思想也在转变。然而,胡铃的热情没有变、担当没有变,第一书记的责任却变得更加沉重。2018年,胡铃将与全体村民勠力同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带领北麻村贫困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吴祥淼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