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扶贫在通道 | 双层村记事

来源:怀化市作家协会 作者:江月卫 编辑:redcloud 2018-10-24 17:37:28
—分享—

  十月的通道,满目秋润,青风中散发着阵阵馨香,满山红叶令人心醉。坠入通道,呼吸着密林间的清新,体会着山水里的阳光,任暖意洋洋洗去满身尘埃。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双层村。他位于坪坦乡西端,由原来的双拔村和三层村合并而成。千余人的村落,四周为大山包围,享受着“青山绿水怀抱中”的待遇。进入寨门,沿溪往村子里前行,路边的景致,花草林木,干净整洁的吊脚楼,巷窄田宽,拐角遇见乡情,抬头发现惊喜,撞见许多让我动情的场景,许多让我眼热的瞬间。怕它们消失如擦肩的路人。写此小记,留下三两履迹,不虚此行。

  住宅。老百姓各过各的日子,各住各的房子。双层村星罗棋布的民宅,基本依山而建。穷怕了的村民们,有了钱第一件事是建房。房子基本为三层,第一层饲养养生或堆放杂物,基本为砖混构造,第二层为日常生活所用,为杉树建成。板壁为桐油清洗,油光可鉴。我们随便走进路边的一户人家,没有上锁,但进入房屋得脱鞋去尘,否则,对不起那干净整洁的房舍。因为太干净,那些做强盗的也不忍心破坏,多年来,村子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第三层自然是不能随便去的,那是主人家的卧室,也是一家人最为隐秘的地方,没有特别的邀请是不能随出入的。村子里的几处旧日古宅,可追溯到清末明初,那些精细雕刻的木刻配饰,足以让我们想到当年家族兴旺的气势。经过百年风雨后,坚实的外墙仍残留几分豪门气度,即便有些朽蚀,仍象一位矍铄的老人,贵气而典雅。在一家旧宅里,两个老妪在这空旷的残楼里聊天,聊岁月的流逝或者人生的不易。檐下的燕子窝里一只燕子正伸出头来张望,它们就要离巢而去,来年还能回到这里吗?我的眼睛一下子潮润了。

  古树。“明风水,暗屋场”。古村才有古树,这些古树看守着村庄,记录着村庄的历史,见证着家家户户的兴旺,子孙的成长。村子里古树有十多棵,它们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严兵把守着整个村落。祖上有规矩,“子孙不许盗砍”,“护抱阳基,镇守水口”。如今的“村规民约”仍要求“带头保护河道和水源,带头植树护绿,屋内外干净整洁,做屋前后拥栽有花、草、树等绿色的家庭”。浓荫之下,子孙之福。在一户新房的屋前,遮阳网搭盖的小花园,养了一系列兰花,主人告诉我们,全是从周围山上挖来的,有几株市价已达几千元。

  产业。多年来,为了使老百姓脱贫,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想尽了办法,先后发动老百姓种过百合、洋姜,养兔、养箭毛猪等等,可是没有哪一样成功。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也不敢盲目,经过与村支两委的协商,又借鉴本县其他村成功经验,认为青钱柳比较适合,去年在海拔800米的将军坡上种植了百余亩青钱柳,全村所有贫困户都参与了股份。总算为老百姓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我最先接触青钱柳,是一位朋友从通道带给我的,说可以降“三高”,由此看来,市场前景应该广阔吧!

  规矩。村训只有短短四句话: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家,俭为德。在村训的基础上,萌生“村规民约”张贴在村口的那排宣传栏里。特别吸引人的还是那些议事规则: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别小看这些纸上的东西,在村子里还很管用。驻村工作的吴队长告诉我们,之前,村里打牌赌博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比较多,也就在这两年得到了好转。在新修的村部大楼旁,有一块用磁砖砌成的宣传牌,上面有“村民自治顺口溜”写道:双层村,图富强,意气风发奔小康;讲民主,重协商,大事小事不出乡;讲文明,树新风,和谐相处最看重;爱大家,爱小家,热爱祖国受人夸;讲诚信,要友善,礼貌待人事好办……全文33句143字,概括了整个双层村人必须遵守的规章。大到爱国爱家,小到孝敬父母,实用易记。

  回想我们进村那会儿,村子里的大伯大娘在吹芦笙,跳民族舞,悠闲地享受着远离尘嚣的美好时光。家庭的富裕,儿孙的孝道,才有了他们的享乐。村道旁作装饰的那些坛坛罐罐上书写和篆刻“忠孝礼义仁致信”,既是对村民的一种警醒,又平添了一分乡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潜在的又是现实的。

 

  (本文作者系怀化市作家协会主席 江月卫 苗族)

 

 

来源:怀化市作家协会

作者:江月卫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