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乡巨变70年】毓秀独坡新画卷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独坡镇党委政府 编辑:黄俊 2024-06-17 20:01:36
—分享—

图片

通道融媒6月17日讯: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成就非凡。展开七十年发展答卷,独坡的波澜里涌动着不竭的奋进之力。脱贫攻坚硕果丰盈、乡村振兴动力澎湃、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优”无止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走进如今的独坡,会看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乡村美景,也会看见各村邻里和睦友爱画面,田间地头的产业欣欣向荣,蓝天白云倒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幅独坡版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图片

绿色崛起 擦亮产业发展新名片

图片

清晨,云蒸霞蔚、雾霭氤氲,153平方公里的侗乡大地,绿意盎然,满目生机。

图片

独坡一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道路,一二三产业发展全面开花,实施三省坡风力发电、彭莫山风力发电、黄金茶基地、黑老虎产业园等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呈现新活力。三省坡、彭莫山一期风力发电项目投入使用,清洁能源产值累计达到1450万余元。完成7家茶叶加工厂、4家冷链仓储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家建设,带动全镇1047户、4562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培育的华盛黄金茶在湖南和广西两省市场打出“独坡”茶叶名片。充分发挥三省坡地域优势,联合广西三江、贵州黎平申报三省坡农旅精品旅游路线,打造“风电旅游+高山休闲度假+三省坡万亩高山有机茶园”一体文茶旅特色,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引导湘桂黔边界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图片

攻坚提质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图片

独坡镇致力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全镇796户3393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合村级产业园发展资金,引导5个村级合作社出资,创办了镇级扶贫公司(通道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1+9”的模式,与9个村级合作社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公司每年给出资入股的5个村级合作社分红15万元,长期带动易地搬迁安置点72户53人就业,年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

水、电、路、信、房“五到农家”工程全部落实到位,高质量完成83户35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集中安置点72户302人),被评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强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兜底保障,累计发放雨露计划资金240万余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92万余元。推行特色农业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服务、经济能人引导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215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图片

多措并举 铸就镇村建设新风采

图片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条条公路银龙般盘旋交错,穿梭镇村之间。一幢幢房屋沿着道路两侧铺陈开来,星罗棋布、鳞次栉比。

一直以来,独坡抓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供排水、污水处理、公共服务、农田水利等设施,强力推进农贸市场、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先后完成村级道路建设9条,硬化道路41条,机耕道22条,生活生产条件逐步便利。打通经金坑至广西三江归内,经地坪至广西三江县高宇、经骆团到贵州菖蒲、洪州,经孟冲至广西水团的省级公路,硬化集镇经地坪至上岩至孟冲,镇区至虾团至骆团的镇村道路,完成坎寨村老花坡、上岩村三省坡、骆团村双村守冲、金坑村牛王等自然团寨道路硬化,全镇通村到组道路通达硬化率达100%。改造低压线路50公里,建成地坪村光伏发电站1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安全饮水达标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通信信号覆盖率、宽带通达率和有线电视覆盖率全部实现100%,农村基础更夯实。

图片

务实高效 构建人居环境新格局

图片

观一方田园风光,日朗天青总相宜。如何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独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独坡镇建成以集镇-虾团村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示范片,由“脏、乱、差”向“净、绿、美”巨大提升转变,绘就了“集镇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1年成功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处,人工湿地2个,垃圾中转站1座,发动群众1.5万人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修建公共卫生厕所28座,完成农户厕所新建改造1200余户,拆除农村旱厕、老旧烂棚700余个,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241万余元。

图片

树立系统思维,实行责任片区“图表化”、工作任务“清单化”、政策宣传“手册化”、观摩评比“常态化”的工作方法。坚持书记牵头抓,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组长、党员“1+5”的党建强基模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善用微网格赋能管理,将责任包保到位,确保组组有回应,户户不落空。“五老”“乡贤”共助力,“红黄榜”“打擂台”激发正能量,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人居环境整治“一家美”变成“家家美”,“家家美”成就“村庄美”。

图片

百花齐放 谱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图片

独坡之美,美在形,更美在骨。依托于三省坡独特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独坡深入挖掘侗族民俗文化。

2018年开始,独坡镇与广西独峒镇、贵州洪州镇针对边界地区民族特色,建立环三省坡“民族和谐文化圈”,利用三省边界侗族“大戊梁”“六月六”“月地瓦”等民族节庆活动实现文化共融,以侗戏、芦笙踩堂、多耶、侗族大歌、琵琶歌、讲款等优秀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三省周边村屯各族群众民族团结进步和民间文化交流累计20余次,有力推动文化铸魂,唱响家国情怀。

图片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建设,开设“百姓讲堂”“屋场会”等活动,推进文化惠民、构建文明乡风一直在路上。截至目前,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5个、文明实践站(所)9个,持续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时代青年推选活动,文明创建百花齐放、花开正夏。

图片

五联五治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图片

“今年的新茶采出来了,口感不错,打算给广西三江的娘家多带一点过去。”谷雨时节,独坡镇上岩村坪寨5组的外来媳妇吴月爱,在自己承包的茶场一边忙农活一边同当地村干部唠着嗑。从广西三江高宇村嫁到通道独坡镇上岩村,得益于两地的民俗交流习俗及当地的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利好,吴月爱和肢体残疾丈夫从贫困户到脱贫户、茶叶种植大户,这个小家庭的前后变化,见证了时代发展的变迁,也是独坡镇多措并举助力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一家亲的缩影之一。

图片

独坡镇立足区域特点,坚持党建聚合力,以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坚持在文化融合、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实事等领域下功夫、出实招,切实推进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发展互促,以实干实绩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探索实施“五联五治”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机制,召开“友好比邻边界乡镇”“团结友好联建”座谈会,积极搭建茶叶、茶油、黑老虎等边界同类优势特色产业的邻边商圈平台,在独坡镇、独峒镇形成“边界茶市”“边界药市”等,每年销往广西的鲜茶叶达200余万斤,人均增收1.3万元。上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实现环三省边界地区产业联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边界茶农持续增收,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图片

同时,充分利用边界积极对接独峒镇干冲村、洪州镇垒寨村探索实施“五联五治”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机制。近年来,开展活动12场,建设联合电商物流驿站7个,帮助接边地区群众实现跨区域就近就业120余人次,将“边界优势”实实在在转变为“边界效益”。联合打击黄赌毒和其他社会恶性案件5次,共排查、调解“三跨”矛盾纠纷3起,消除边界区域工作空白点,有效破解省际边界基层治理难题,工作经验被湖南日报、人民网推广。

图片

开拓创新 打造民生就业新福祉

图片

独坡镇距离县城一个半小时车程,过去,村民进城办事极为不便,如今,行至镇政府,一座极具侗族特色的人社驿站随即映入眼帘,前来找工作、查询社保、咨询政策的村民络绎不绝。

图片

此前,独坡镇始终以搭建“党组织+新农人”党建平台为抓手,切实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和“先锋力量”,实施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智力服务。成立“跨省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团”,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发力为各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在一方务工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向对方提供人力资源。近年来,全镇与周边乡镇输送人才交流累计31人次,解决周边务工人员就业累计1700余人。

图片

2024年,独坡镇依托“五联五治”边界治理机制,湘桂黔环“三省坡”人社驿站(怀化人社驿站通道独坡站)搭建政、民、企、商四方联动平台,发挥三省四县边贸集镇的优势,打造镇村步行15分钟、镇村辐射10公里的就业服务圈,侧重将政策宣传、政务服务、业务咨询、信息发布等高频人社业务下沉到边远乡镇村口,为三省坡相邻乡镇群众提供政策就地享、业务就近办、矛盾就地化的人社服务,促进环三省坡超30万人口的交流联动就业。建立省际边界“零工市场”,整合就业岗位1万余个,为周边茶厂、电子厂等用工企业精准输送劳动力100余人。联合周边县镇扎实推进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进一步织密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民生保障网。

图片

沧桑巨变70年,开启历史新篇章。独坡以非凡的效度和效力,创造了非凡的效益和效应。未来,春潮再涌,芳华待灼,鼓帆远航,奋楫争先。聚焦县委“四县”建设目标,奋力建设产业更强、环境更美、百姓更富新独坡。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独坡镇党委政府

编辑:黄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
include file="/content/county_foot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