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通道,是“三省(区)接边县、侗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国扶重点县、武陵片区县、最佳旅游县”。全县23.2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78.3%。近年来,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高举“申世”旗帜,突出“天下侗寨,世界通道”旅游主题,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增长了游客数量。去年接待游客63.7万人次,同比增长40%。今年1—8月,游客量达58.8万人次,同比增长21.3%。目前,旅游团队每日常态进入,拉动旅游经济业态形成。二是建设了一批景区。建设提质了皇都侗寨、坪坦侗寨、芋头侗寨、万佛山、龙底漂流、通道转兵会址等景点景区。三是创建了一批品牌。荣获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侗族萨文化之乡等品牌。兴办文化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此如何推进,结合通道侗乡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应切实把握产业定位、经营机制、发展保障三大重点。
一、产业定位坚持合实科学
依托资源禀赋,立足区位交通,洞悉周边市场,科学确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产业定位。就通道而言,在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上突出“四性”:一是突出旅游特色的民族性。围绕“天下侗寨,世界通道”主题,以侗族文化为核心,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神秘文化为辅衬,充分彰显侗族文化风情。二是突出旅游市场的世界性。湘黔桂三省区合力打造侗寨世界文化遗产、全力打造万佛山世界地质公园2张世界旅游名片。着眼通道北靠张家界、南接桂林、西连黔东南的区位优势;依托包茂高速公路连接张家界与桂林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依托邻边的贵广高速高铁连接贵阳至广州两大省会城市的交通格局;着力把通道侗乡建成湘桂黔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有效对接和拓展港澳台、东南亚。三是突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通道与周边兄弟县同属侗族地区,发展旅游尤其应避免同质化竞争。第一,突出优势创差异。突出规模优势,以规模可观取胜。重点推出坪坦河风雨桥群游、百里侗文化长廊游等产品;突出品牌优势,以知名品牌取胜,利用通道全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唯一的侗锦织造技艺示范基地、中国侗族萨文化之乡、侗寨和谐社会原始版本等品牌,推出芦笙文化艺术节、《哆嘎哆吔,欢乐侗乡》大型侗族原生态歌舞,推出让游客亲身感受侗族村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门不上锁淳朴民风的侗寨宜居环境展示、和谐精神体验游;突出区位优势,依托通道地处湘桂黔交界区位,积极倡导参与湘桂黔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筹划一年一度的湘桂黔边区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优化组合创差异。着手把万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地、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通道转兵红色圣地、坪阳再生人现象神秘地实行优化组合,组创万佛山.侗寨“山.寨”游主打品牌,推出“万佛山.侗寨”好运之旅、欢乐之旅、休闲之旅、神秘之旅。第三,线路错位创差异。主动将通道侗族风情游与桂林山水游错位对接取得实效。与桂林建立客源引进奖励机制,两地互设旅游办事经营机构,与桂林百余家旅行社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旅游部形成了长期稳定营销合作关系。四是突出旅游地位的支柱性。围绕旅游办农业、办工业、办城建、办服务,培育壮大以旅游为支柱的综合性产业体系。综上所述,通道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可概括为:致力把通道建成侗族“山.寨”风情世界旅游目的地;致力建成桂林至张家界与广州至贵阳黄金旅游线路重要的中继点、怀化对接国际旅游市场重要的桥头堡;致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经营机制坚持务实可行
通道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努力探索:第一阶段是鼓励全民大办旅游,结果带来景区开发散、小、滥。第二阶段是着力争取引资开发,结果带来旅游发展缓慢。在总结县内外旅游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现阶段试图探索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子。一是建设与经营并举。实行一手抓景区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手抓市场开发游客引进。重点规划构建“一心一廊两区”旅游景区格局,“一心”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一廊”即百里侗文化长廊,“两区”即万佛山景区、通道转兵会址恭城书院景区。全面启动创建5A景区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交通管理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四城同创”。万佛山主峰景区完成了游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加快推进怀通高速公路、菁杉公路、双高公路等县内和省际路网建设。目前,全县主要景区景点都启动了经营,结束了有旅游资源无旅游经济的现象。二是招商引资与自主开发结合。坚持政府投资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市场运作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建设。2008年以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48亿元投入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4家四星以上酒店、游客接待中心、芦笙文化广场、旅游购物街等一批项目。全县现有宾馆85家,发展100余家侗寨客栈,推出了牛百岁、有嚼头、耶罗耶等旅游商品。三是景区托管与项目合作齐驱。立足现阶段通道旅游人气尚在升温、战略投资商引进尚需时日的现实,试行了旅游外包经营模式。对已建成的成熟景区,由政府委托专业企业整体经营。今年通道县与中惠旅公司签订了景区托管协议,把县内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万佛山等景区景点,委托中惠旅经营,实行年度经营目标约定。同时,将待开发的景区项目,成立了哆嘎哆耶旅游公司作为项目开发合作平台,由政府提供景区资源,引进客商投资建设经营。现已策划包装了独岩公园大型实景演出、将军山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招商合作。着力清理整治原有旅游经营项目,今年政府成功回购了龙底漂流等景区。
三、发展保障坚持切实有效
一是切实凝聚旅游合力。党政力量倾斜化,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协同推进”的旅游工作格局;旅游投入聚集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整合各种渠道资金,投资4600万元的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址建设争取纳入了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县域产业旅游化,围绕旅游办产业,县域产业旅游化。县内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县溪生物医药种植园、黄柏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成为方兴未艾的产业旅游景区。二是切实保护生态文化。稳步推进城乡清洁卫生、“碧水青山蓝天”、农村大团寨消防人饮等生态创建工程,通道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整治,出台了《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条例》及《细则》,实行侗寨保护奖惩兑现,实施了县城和百里侗文化长廊沿线村寨侗族风貌改造;积极落实长效管理,出台了《侗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工作条例》等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成立了侗学研究会、萨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整理出版侗族文化丛书40余套(册),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1000余人。三是切实激发投资活力。实行政府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贷资、民间融资四轮驱动筹资办旅游,制定落实了加快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建设星级宾馆(酒店)、开发旅游商品等产业扶持政策。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破坏旅游投资经营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兑现,确保旅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切实调动群众支持。进一步引导群众自觉认识旅游发展意义、自觉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自觉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完善景区群众利益分享机制,与万佛山、芋头侗寨、皇都侗文化村等景区群众签订了经营合作协议。鼓励景区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发展农家乐120余家、旅游购物店180余家。全县群众盼旅游、办旅游、兴旅游蔚成风气。
当前,通道侗乡乘“申世”东风,扬民族文化,重点实施“1356”近期文化旅游发展计划。即全力争创全省旅游强县1个品牌,全力打造通道侗寨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道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张名片,全力加强景区托管基本经营模式、旅游星级宾馆及旅游公路为重点的基础服务设施、“一月一小节一年两大节”系列节庆基本营销活动、侗寨风貌整治基础环境工程、经营管理及导游服务人才为重点的旅游基本队伍建设5项基础,全力提质万佛山、百里侗文化长廊、5A景区县城、龙底漂流、通道转兵会址、坪阳再生人现象神秘地6大景区。
通道旅游、侗族文化,正昂首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钦代寿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