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农村家长陪孩子进城读书租房的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唐曾伟 杨昌富 编辑:redcloud 2014-05-19 10:35:32
—分享—

  一、调查背景、目的和方法

  1、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家长或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教育“起跑线上”,或因为家长进城打工顺带孩子进城读书,或因为所在村寨教学点被撤销,而所在村离乡镇学校路程太过遥远不方便孩子上学,或因为不满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纷纷让孩子进城读书。孩子进城读书的年龄越来越小龄化,有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就进城了,更有甚者幼儿园年龄就让孩子进城读书。农村父母开始了跟随进城一边找事做,一边照顾孩子的生活,因孩子进城读书而租房住的群体不断壮大。

  2、调查目的

  为深入了解农村孩子进城读书而在校外租房居住现状、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及遇到困难的真实情况,为政府关心帮助农民工融入城镇决策提供参考。

  3、调查对象

  县第二完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在县城租房居住者。

  4、调查方法

  第一步:走访

  对通道县二完小学生家长在校外租房情况调查走访摸底,并详细查阅该校学生档案资料及学生寄宿农村学生调查,掌握在校外租房整体情况。

  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前期调研通道县二完小在校外住房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第三步:实施问卷调查

  通过通道县二完小一至六年级各班主任把调查问卷下发到在陪学生进城读书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及其家长手中,六年级五个班,每班发十份,共计50份一至五年级年级共24个教学班,每班发20份,共计480份。本次调查问卷该校共计发放份530份调查问卷。

  第四步:回收调查表。共回收调查问卷413张,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402份。

  第五步:对调查问表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本调查报告。

  二、通道县二完小基本情况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二完小坐落于该县双江镇城东新区渠水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绿色成荫,是一所花园式城区寄宿制完全小学。该校创建于1968年,先后称为“五、七学校”、“双江镇中学”、“双江镇中心小学”、“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才该为现在的“通道县第二完全小学”。占地面积为183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382平方米。先有学生2044人,该校现有学生为1889人,该校现有29个教学班级,下辖八所村小。在职在岗教师122人(包括村小教师)。该校96%的学生来自本镇及全县其他乡镇的农村。在校住宿学生800余人,陪孩子进城读书在校外租房学生达65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34.1%。

  三、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表1 家长租房基本情况

  进城读书的原因孩子得到更好教育村小被撤销或家离镇学校远跟随父母进城惑父母都外出打工,没人照顾小孩

进城读书的原因

孩子得到更好教育

村小被撤销或家离镇学校远

跟随父母进城惑父母都外出打工,没人照顾小孩

 

家长人数

264 人 65.58%

73

19.48%

44

/21.43%

 

学生家长就业情况:

家长双方都有工作

家长中只有一人有工作

家长双方都是农民

 

家庭户数及所在比例

151

37.66%

97

24.03%

175

43.51%

 

家长租房遇到的困难

房租贵

出租房远离市区、学校

出租房难找

出租房条件差

家长人数及所占比例

287

71.43%

55

13.64%

68

16.88%

37

9.1%

  

  1、基本数据分析。从表1租房家长基本情况可见:1、按年级看,在租房比例最大的是 一、二年级年级学生,可能因为该校一、二年级学生不能在校住宿,且家长刚到县城打工,经济实力相对薄弱。2、农村学生家长陪孩子进城的原因中:(1)让孩子接受县城更好的教育人数为359人,所占比例为65.58%;(2)驻村教学点被撤销或远离镇小学的人数为107人,所占比例为19.48%;(3)父母进城打工或父母双方到外地打工,没人照顾孩子或让爷爷奶奶进城照顾孩子的人数为 。3、家长就业情况:(1)家长双方都进城打工的人数为206人,所占比例为37.66%:(2)一方家长进城打工的人数为132人,所占比例为24.03%;家长双方为农民的人数为:238人,所占比例为43.51%。3、家长在租房中遇到困难的原因:(1)房子贵:391人,所占比例为73.41%;(2)出租房偏远的:75人,所占比例为:13.64%;(3)认为出租房难租到的:93人,所占比例为:16.88%;(4)认为出租房条件差的:50人,所占比例为:9.1%。4、家庭经济条件与租房条件的联系:学生家长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及学校租房情况来选择条件各不相同租房居住,学生家长双方都有事做,或家长一方经济收入高的,就会选择条件好 、位置好的出租房,而家长只有一方有零时工作,且收入不高这,就会条件不太好或价格较低位于偏远郊区的房子或柴蓬改造而成的出租房

  2、影响家长租房的三个因素。一是出租房租金。学生家长租住的房子价格因出租房年代久远、空间大小、有无家具、远离城市中心及学校等市场因素来确定价格,一般在200元至1000元之间。二是家长收入。家长一般是根据本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确定租住的房子,经济好的家庭会选择宽大、舒适、离城市市中心进的出租房,以便为自家孩子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相反,这会选择条件较差、较窄、且远离市区的房子。三是选择买房。家长双方都有事做或家长一方因有技术、特长而工作收入高的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租房酸甜苦辣之后,经过多年勒紧裤腰带生活后,用积累的钱付商品房首付,选择买房。

  3、租房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居住在条件好、环境好、离学校进的学生,灯火亮,学生有独立的学习房间、离学校近,肯定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反之,则会影响学生上学放学的方便与否,影响学生写作业,条件太差,可能还会引起学生自卑心里等等,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穷人孩子早当家”有时穷困一些可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租房遇到的困难

  1、租金昂贵。随着物件的不断攀升,新房价格再创新高,出租房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不断飙升,偏远的一室一厅出租房基本上达到200元以上,城中心的三室两厅的出租房价格也达到700元至1000元,这对于陪孩子进城读书靠打零工微薄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开支,承重负担。

  2、搬家频繁。出租房价格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一般远远超过进城务工工资增长幅度,一年比一年高,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工作工资低,且工作不稳定,导致收入不稳定,许多进城陪孩子读书的农民工迫不得已只能一次一次的搬家,一般是一次次搬到条件更差、更远的地方去。

  3、条件较差。出租房一般是因房主买了新房,而把年代久远的,房子布局不合理或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偏远的的旧房,或者是房主把自家的柴蓬经过简单改造而来出租房,一般存在房子布局不合理,条件差、位置远等特点。

  五、思考和建议

  通过多方走访调研,深入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陪孩子进城读书租房困难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1、政府首先要加大调控优质教育资源力度,科学合理均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集中,才导致农民家长为了让自家孩子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纷纷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导致大量陪孩子进城读书租房群体,从而形成的租房潮。要改变此种现状的根本出路是合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校硬件及软件建设,全力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民信任他们身边的农村学校同样可以培养“一流人才”。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因盲目相信城区学校教育优质资源,而不顾自身家庭经济条件,鲁莽往城区学校拥挤的陪孩子进城读读书大军的数量,缓解租房紧张压力。

  2、政府加大对城市寄宿制学校建设,尽最大努力提升学校容纳寄宿生的能力。

  现今城市寄宿制学校建设还存在数量少,寄宿条件差,学校管理难度大,寄宿生上学放学回家没有公车等等问题,使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放心自家孩子,从而选择进城租房陪读军的大量涌现。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增加城市寄宿制学校数量,加上对寄宿制学校的投入,改变城市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都只安学生人头数等量投入资金的不合理政策,这样使得城市学学校不愿办或不愿转变为城市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要比非寄宿制学校在水费、电费及管理成本肯定要花费更多。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条件上的投入,只有为寄宿生提供住宿条件优良、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甚至远远好于进城陪读家长在校外租房的条件之时,就能较好减少那些只为追求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进城陪读学生家长的数量,从而减少城市租房需求量。

  3、加大城镇廉租房建设力度,把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对象。

  对因家长进城务工而带着孩子进城读书的租房的群体,住房问题是陪孩子进城读书租房农民工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其刚性需求。现面对商品房高昂的价格,让大部分进城农民没有经济能力承受,望而却步。探索建立陪孩子进城读书租房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是解决这部分农民工居住的核心问题。建议从一下三个方面加强其住房保障。一是在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在县城统筹规划科学配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使进城培读农民工“买得起”、“住的起”;二是在实施“安居工程”、“生态移民”之际,在学校周边统一规划建设进城农民工安置小区,或鼓励学校周边的农村社区建设适合学生家长租住的出租房,把出租房统一纳入所在社区管理,对安置小区或学校周边建设适合学生家长租住的房屋建设等建设项目实行“一费制”管理,简化建房手续,降低地价,进城农民“买得起房”。三是探索建立农民金融保险担保机制与农民工交住房公积金制度,使进城陪读且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也能享受购房首付优惠政策,让有条件的农民工也能买上称心的商品房,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让进城陪读家长能在城市安家立业。使让学生安心读书,陪读家长安心工作。

  4、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解决陪读农民工就业等保障问题。

  切实做好进城陪读农民工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保障,解决进城陪读农民工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一是组织开展进城陪读农民工技能培训。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工培训载体,大力开展农民进城劳动技能培训,力争使进城农民人人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及就业收入,以增强其在城市购房的经济能力,成为县城购买商房的“潜力军”、甚至“主力军”。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第二、三产业力度,为进城陪读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进城陪读农民工多种就业需求,是进城陪读农民逐步从农民转变为工人,让他们有固定经保障济收入保障之后,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三是加强各项社会保障。政府各部门要对进城陪读农民工提供同等的城市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并积极制定落实进城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尤其是进城农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要结合县城建设和农民进城发展趋势,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农民子女接受正常教育、优质教育。通过实施一系列进城农民配套服务政策跟踪服务,使进城农民真正达到“稳定住、留的下”的目标。

  5、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农村儿童理性选择进城读书。

  农民子女进城读书,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较多,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较少,这是重要的因素。所以,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校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子女留在农村学校就读,让农民子女在农村学校“留得住”。同时,通过对现有学校扩容提质或新建学校,提高城市接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的能力。给农民最大限度的自主选择权利,因势利导,分批次逐渐解决陪子女进城读书租房问题。无论是陪子女进城读书农民工选择进县城读书还是选择留在所在乡镇学校就读,均应尊重农民意愿,耐心听取其合理诉求,疏导其情绪,精心化工作,以逐步帮助解决进城租房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适当补助,让其渡过难关,鼓励有条件有技术的陪子女进城读书的农民工逐步融入所在城市。

作者:唐曾伟 杨昌富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