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道:构建“四合一”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者:县纪委 薛泽友 编辑:redcloud 2014-12-05 10:32:42
—分享—

  2013年以来,通道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作风建设新模式,创造性开展了“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共评议22个机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股室负责人219人,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过程和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一套科学的评议体系,实现“三个全覆盖”。科学制定评议表,按照“总体评价”和“具体评议”两个方面进行评议。“总体评价”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具体评议”分“思想观念”、“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廉洁自律”五项内容,每项内容都设置了简单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及分值,总分100分。评议分两个层次进行:全体县级领导评议,占30%;评议人员评议,占70%。评议体系的设置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评议人员覆盖方方面面。评议人员中既有全体县级领导,也有乡镇领导和机关干部,还有本地注册商业界人士、交通建设行业界人士、旅行社行业界人士、宾馆行业界人士、重点项目承建方、重点项目牵头单位、重点企业负责人等。二是评议对象覆盖被评议单位股室负责人以上全体干部。凡被确定为评议对象的单位,其股室负责人以上的干部,含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党政主要领导全部纳入评议。三是评议范围覆盖干部八小时内外的所有行为。不管是正常上班时间,还是业余时间,只要发现有违反工作纪律、廉洁自律规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行为,都要扣除个人基本分值。

  (二)搭建一个刚性的管理平台,推行“三个全公开”。“机关作风大家评”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负责,县作风办、县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具体抓落实。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干部作风进行全方位监督,推行“三个全公开”:一是评议内容和评议对象全公开。年初,县纪委监察局制定“机关作风大家评”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印发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同时,制作评议对象公示牌,将被评议对象的姓名、照片、所在单位、职务、工作职责等向社会进行公示。二是评议过程全公开。首先,通过县有线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通道新闻网等媒体,将评议时间、评议地点、评议人员、评议对象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其次,评议现场不封闭,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监督,县电视台记者全程摄像。三是评议结果全公开。评议结束后,县纪委监察局派出专门监督人员,县统计局抽调专业人员进行统计。评议结果以县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发文通报全县,县纪委制作评议结果公示栏,将评议对象得分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三)组建一支专门的监督队伍,做到“三个全方位”。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专门的作风督查制度,成立专门的督查队伍,监督检查做到“三个全方位”:一是全方位核实评议数据。县纪委监察局抽调10余名工作人员,对县统计局专业人员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核实,确保统计结果“零差错”、评议结果公平公正。二是全方位监督干部行为。县纪委监察局抽调委局机关、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组成4个督查组,以明察暗访为主要方式,开展作风纪律督查。2013年开展纪律作风督查13次、“开门办公”制度落实情况督查7次、公务用车督查3次,播放作风建设新闻12期,印发督查通报13期,通报批评29个单位和21名工作人员,调整1名工作日午餐饮酒干部的岗位。三是全方位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根据明察暗访和群众举报情况,对机关干部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快速调查,采取发放预警通知、整改通知、督办通知、效能告诫、诫勉谈话等形式进行督促整改,违反党纪政纪的予以立案调查。2013年查办了损害机关效能和影响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人,效能告诫2人,通报批评1人。

  (四)建立一套严格的激励机制,实行“三个全挂钩”。按照奖勤廉、罚庸懒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三个全挂钩:一是与单位总体评价结果挂钩。评议对象“不满意”率平均数作为该单位的最终评议结果。单位评议结果将作为该单位年度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年终考核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单位的绩效考核。二是与干部经济利益挂钩。获得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先进单位的,每位干部职工可发800元;获得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的,每位干部职工可发800元;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扣发本人全年绩效奖和第13个月工资。三是与干部政治成长挂钩。干部作风评议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先评优、岗位调整、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综合评议结果排名前5名且“不满意”率在10%以下的对象,优先考虑其年度综合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对综合评议结果排名后5名的干部,一律按组织程序予以免职。

  二、初步成效

  “机关作大家评”活动的的开展,规范了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一)规范了干部管理。通过勤廉评议指标体系的科学设置和刚性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由过去的权力管人到现在的制度、机制管人的有效转变,体现了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在制度、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功效。“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个干部时时都保持一种危机感、责任感,激发了干部争先创优的原动力,形成了一心一意干事业、凝神聚智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转变了干部作风。“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干部把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变为内在的行为规范。过去上班迟到早退、私自外出、下棋打牌、上网聊天、串岗喧哗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开会迟到早退、请人代会、接听手机、自由走动、交头接耳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干部思想上慵懒散、工作上蛮横硬、生活上奢靡贪的问题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越来越少了;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越来越多了。2013年,在全县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和专项活动以及抗旱救灾活动中,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1000余名干部深入各行政村、重点企业,与村民和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筹集帮扶资金357.4万元、帮扶物资89万元,办实事好事378件,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2173人次。这些活动,是对通道干部作风转变的最好诠释。

  (三)密切了干群关系。实事求是地说,“机关作风大家评”实施方案颁布之初,被评议单位的干部们叫苦不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认为县纪委监察局故意“整人”、“没事找事”,给评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和阻力。但群众十分关注,特别是外来投资企业和投资商无不拍手称赞,寄予很高期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当看到县纪委监察局动真来硬时,全县干部职工绷紧了作风建设这根弦,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诉求,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几点启示

  (一)必须常抓不懈。良好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中央出台改进作风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清新之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但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是“慢性病”,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不良作风积习较深,抱着侥幸心理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只有常抓不懈、日积月累,才能收到实效。

  (二)敢于动真碰硬。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在抓作风建设,但成效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动真碰硬”,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形成了“不过如此”的惯性思维。抓作风建设,必须以一幅“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敢于“唱黑脸”,对一切违纪违规行为说“不”;对闯“禁区”、越“红线”、踩“雷区”的行为“露头就打”、“冒尖就抓”,防止作风问题“死灰复燃”,以实现工作作风的持续好转。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好作风的长远之计要靠制度机制作保证。要完善教育预防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打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以及党政正职述廉评议、三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等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要完善查究问责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规定,严格追究并通报曝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为、各自为政,滥用职权、违法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作者:县纪委 薛泽友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