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攒劲的工作队”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通道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编辑:redcloud 2018-09-14 18:09:35
—分享—

  “最攒劲的工作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通道县双江镇芋头村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芋头村地处通道县双江镇,距县城9公里,2016年由原芋头村、红香村、上团村三村合并组成,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787人。近二十年来,这里先后迎来了五六支工作队,2018年3月19日入村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芋头村帮扶工作队,驻村才一个多月,就被村民们翘指称赞为“20多年来,我们芋头村最攒劲的工作队”。

  五加二,白加黑,摸清底数定思路

  摸清贫困症结,坚持因户施策,是推进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国强为队长组成的驻芋头村工作队,从遥远的大都市来到偏僻的穷山沟,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上门,到贫困户家调查摸底,核对贫困户情况,核实《扶贫手册》信息,做到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扶贫手册、户籍信息和一户一档信息资料“五统一”。

  他们早出晚归,夜以继日,风雨无阻,“5+2”、“白加黑”,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个多月时间,他们深入走访了所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弄清了芋头村致贫原因,即“1重3无1低1后”:重特大疾病(含残疾、特殊疾病、神经障碍等)、无劳动能力(含年迈、孤儿等)、无技术、无资金、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他们针对致贫的不同情况,一般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等不同属性,为每户量身制订了不同的脱贫措施,为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们以“不摸清底数不罢休”的态度,以“走访不漏一户、调查不落一人”的作风,白天访贫问苦访能问计,晚上分析原因共商对策,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村组干部会、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走访老党员、老村干等,倾听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芋头村2018年脱贫攻坚计划和2018-2020年村级三年发展规划。

  重调研,勤思索,对症下药谋发展

  工作队把富民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把大力培植、扶持、壮大本地特色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以来,工作队既注重集思广益,又注重实地调研,走访了村中所有的合作社和产业基地,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座谈交流会20余次,对村中所有上了一定规模的13个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对村里重点产业苗木花卉、黑老虎、侗寨旅游的整体状况、分布空间、类型数量、合作模式、运行机制、销售方式渠道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并依托后盾单位产学研优势,很快就构建村产业联盟,打造农旅林综合示范体,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拿出了思路,制定了初步的产业发展计划。

  他们时刻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放在首位,积极为村里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进行实地考察和文本阅读,开展侗文化款文化研究,撰写《关于请求支持开展村侗族文化传承暨大祭萨活动的报告》;根据洪水淹没苗田造成农民损失惨重情况,为村民积极奔走,联系公司企业,开展“救苗”行动;对接上级政策,申报湖南省科技助力扶贫项目1项;根据村地理、产业、人口等分布特点,奔走相关单位,着手开展村整体规划设计;解决贫困户家庭小孩上学难问题,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开展捐助活动。

  抓党建,促脱贫,强基固本显活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有效脱贫、持久脱贫,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履职尽责的村党支部班子和一支能战斗、肯奉献的党员队伍。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担负起了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各项职责和任务,力争在健全组织、引领干部、整章建制、形成合力上发挥生力军作用。

  “第一书记”刘国强来到芋头村做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把老百姓的心聚拢到了村“两委”班子这里。他严格按照省里要求,住在村里,进村50多天,仅休息5天。他说:“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十分繁杂,紧赶慢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越干越有劲。”他同时组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学习政策、分析实情,查找问题,讨论沟通,共同研究脱贫致富的措施办法,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信心,逐渐激活了村“两委”干部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希望。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通道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