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新闻网讯:她,是侗锦传承人、湖南省劳动模范,将侗锦手艺传播出去是她的人生梦想。她,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她最大的心愿。
从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劳动模范,她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就是粟田梅。
侗锦传承人当上村支书
4月末的一天,在文坡村村部楼,笔者见到了正在召开文坡村脱贫攻坚座谈会的粟田梅。已经55岁的她精气神十足,说话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工作起来格外专注。
粟田梅从2011年当选村支书以来,已连任三届。文坡村在她的带领下于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不仅老百姓的日子富了起来,全村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2006年,原本在在街上做侗锦和百货生意的粟田梅偶然被选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做了一届后,因工作出色,2011年,她以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文坡村由五村合并而来,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合组并村改革中合并村数最多的村。“我这一个村就有28个村民小组,户数有790户,贫困户都有167户698人。”面对难度如此大的脱贫任务,粟田梅坦言,刚合并时,压力特别大,但干劲更大。
村里要摆脱贫困,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的腰包很难鼓起来。在文坡村的脱贫摘帽路上,侗锦可谓是当仁不让的“致富剂”。起初,思考着如何尽快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彻底改变落后村貌,粟田梅很是苦恼。她想到自己身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广侗锦编制技艺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还能带动村民致富。
于是,她先是创办了 “通道雄关侗锦坊”,又开始批量织造侗锦,定期举办侗锦织造培训班,免费为全县11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区的侗锦织艺爱好者开班授艺。文坡村还建设了侗锦基地,与湖南大学及侗脉公司合作,村内200多名妇女靠在家织侗锦获得了收入。
侗锦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粟书记给我们村里带来的变化真的很大,我现在每天要工作十小时以上,并不轻松,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照顾了老人和小孩,又能有务工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侗锦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龙利菊激动地说道。
不仅如此,文坡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发展农业产业。不仅与多个公司合作经营、收益共享,以土地转租的方式引进投资商发展农业,还让村干部闯荡市场,引导村民自主发展农业。村里相继种下黄桃、丹参、红薯、油茶、黑老虎等产业,目前基地管理正常,长势良好。
如今的文坡村以“村企合一”改革为牵引,确立了以侗锦为核心,农业产业和乡村民俗旅游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产业体系。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村企合一”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发展势头正劲。
做一天村支书,就要为村民铺一天幸福路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变好。当初,刚当上村支书13天,粟田梅就去县里争取饮水工程。一开始,几乎所有村民都不相信,一直未解决的自来水问题能够被这位刚刚上任的女书记办成,更何况,以前也从来没有这样几十万的项目进过村,甚至有村民笑称,她要是能办成,我脑袋都掉了去。
频繁奔走在村镇和县里有关部门之间,一点点争取,事情还真就被这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女书记办成了。“当时这个工程运气也挺好,20多天都不下雨,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自来水全覆盖了!”说起这件事,粟田梅抑制不住的开心。
然而,像这样运气好的事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做起来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村民的质疑与不理解充斥在粟田梅的日常工作中,但她从来没有打退堂鼓,她始终坚持以理服人。
村里拆猪圈、旱厕整治时,很多村民都不肯配合。粟田梅不畏难,一家去上个五六次,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直到说通为止。当时有位村民怎么都不愿意,每当挖机去挖,他就抱着挖机,工程因此停工了两个月。
回忆到这件事,粟田梅长吁一口气,感慨道:“村规民约是最重要的,我们几十个人去他家,用村规民约来约束他,才终于说通了。他还跟我道歉,说,书记对不起啊,我每天这样骂你。我说,嗨呀,这个有什么要紧的呀,你骂人,我又不痛,你爱骂就多骂点呗!我也不是为我自己,我是为了村里面,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呀。”
村民的认可来自于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粟田梅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基础设施工程一一建成,一幅整洁干净的美丽乡村景象映入眼帘。当初那些不相信她的村民都说,现在我们只相信她,只要是她让我们做的事,我们就去做!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加上粟田梅和村民们的努力,在全国人民一起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粟田梅带领着文坡村跟上了大部队。今后,文坡村将完成更多公路、水利设施修建,还将大力发展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侗锦小镇。
粟田梅一直坚持着,做一天村支书,就要为村民们铺一天幸福路的目标。“我只是一个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平凡人,接下来我也将继续扎扎实实做好我该做的,让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吴祥淼 龙若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