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融媒4月4日讯:每年清明时节,我县侗族群众就会上山寻找黄蒿和甜藤两种植物,来制作一种春季里侗族特有的甜藤粑粑。糯米的软糯,混合着田野气息的甜藤和黄蒿,吃进嘴里,让人儿时的回忆拉满,也能吃出春天里独有的味道。
临近清明,坪坦乡侗族村民一大早就准备好了制作做甜藤粑粑食材。传统的甜藤粑粑工序比较复杂,耗时也多。首先是将山上采集回来的甜藤捣成渣,泡在水里, 再将黄蒿舂烂,生糯米研磨成粉。接着便把甜藤汁水过滤,去掉涩味、和苦味,留下香甜之味。把所有食材处理好之后,便可以搅拌、揉捏。
原材料充分融合后,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这可是一门技巧活。首先把粑粑团放在手心搓圆,再用两到三张浸泡好的粽叶进行包裹,最后用稻草进行捆扎,一个甜藤粑粑便制作好了,熟练的侗族群众一分钟可以包好两个。
全部包好后,将甜藤粑粑放入蒸锅里,用大火蒸煮一个小时左右,便香气四溢,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甜藤粑粑剥开一个品尝,让看得见的绿色、闻到的绿色、嚼动的绿色充分融合,把这春天的味道细细品味,一起珍藏到肚里。
“好甜啊,这个甜藤粑粑柔韧、耐放、不易变质,在我们侗家人民特别是春耕时节的时候,上山干农活时总会携带上几个,甜藤粑粑在饿了的时候吃上几个补充体力,或者是当作午饭食用,现在吃起来也是满满的童年的味道。”坪坦乡政府驻坪坦村工作队队员杨仕泽说道。
近年来,通道加大对乡村农特产品的开发力度,甜藤粑粑也逐渐从手工制作走向机械化。手工制作速度上虽远远赶不上机器,但多了那么一点人情味。每年清明前后,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甜藤粑粑生产总量在200万斤左右,销往全国各地,每年净收入达4000万元。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吴启荣
编辑:黄俊
本文为通道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748/96/1253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