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乡巨变70年】菁芜洲镇:薪火赓续七十载 壮志凌云谱新篇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菁芜洲镇党委政府 编辑:黄俊 2024-07-05 16:30:38
—分享—

图片

通道融媒7月4日讯:菁芜洲镇位于县境中部,以驻地菁芜洲而得名,东与万佛山镇相邻,南与牙屯堡镇交界,西与县溪镇毗连,北与溪口镇接壤。

民国时期,菁芜洲镇境域属绥宁蓉江乡;1951年,划入通道县第五区;1999年,由菁芜洲乡改为菁芜洲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137.23平方千米。

图片

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70年来,菁芜洲镇在党的领导和民族政策照耀下,紧跟时代脉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抢抓先机,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镇风貌”上持续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建红”推动“产业兴”扮靓“乡村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图片

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收获“新成果”

图片

镇域经济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菁芜洲镇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70万元增长至1995年1740万元至2023年4.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元增长至515元至1.55万元。2023年,菁芜洲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6.16万元,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7万元,其中地连村、车控村、老王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菁芜洲村、龙坪村、芙蓉村、里勇村、寨头堡村、地会村、八路村、蒋家堡村等8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至今,菁芜洲镇依然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之初,菁芜洲镇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到现在形成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模式。菁芜洲镇根据镇域山多地少的特点,结合资源优势,动员鼓励在外乡贤、港澳同胞亲属返乡创业。并通过座谈会、节日问候等方式,引导菁芜洲镇在外成功人士、港澳同胞亲属当好家乡发展的“领跑人”和“牵线人”,发挥朋友广、信息灵、资源多的优势,为家乡的建设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建言献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家乡。截至目前,全镇先后入驻企业37家,建起西瓜、杨梅、钩藤、黄精等规模种植基地19个,总投资达到3亿余元,吸纳600余名农村劳力家门口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门路,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菁芜洲镇在经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后,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营工商户由建国初期的零户,发展到现在近百户。菁芜洲镇以三个强化为重点,在全镇范围内持续开展“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活动,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发展“硬支撑”。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同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任务,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进村入企送政策,提高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紧紧围绕全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短板开展自查自纠,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精简办事流程,送服务上门,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同时,每季度至少到企业走访调研一次,面对面收集企情民意,力解企业“急难愁盼”。2023年,菁芜洲镇共收集企业诉求139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17个。

图片

融合发展,民生福祉取得“新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集体经济与主导产业“双融合”。60年代,菁芜洲镇的集体经济主要是合作社形式,到80年代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如今,菁芜洲镇依托原有基础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鼓励村集体通过村集体资产、土地流转、劳动力输出等方式入股镇内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企业发展解决困难的同时提高了村集体收入。仅2023年,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100余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带动本镇产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群众就近务工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集体经济与优势资源“双融合”。菁芜镇根据各地优势资源实施“一点一策”模式,发展壮大各项产业。菁芜洲村劳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吸引通道万孚联合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落户;地连村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生态极佳,是茶叶的极佳种植之地,引进了九层岭茶厂等企业在此落户;芙蓉片区地势平坦吸引了村合作社和大型制种公司在此联合制种;寨头堡片区森林覆盖面广,土壤肥沃,引进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四季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来此落户并且投资3000万元建成菁芜洲镇中药材集散中心。该中心联动寨头堡、车控、地连、里勇等13个村的白芨、钩藤、黄精、金毛狗脊共种植3500余亩。同时,寨头堡村联合车控村创新运用“共享贷”运营模式各入股300万元到寨头堡中药材加工与储存中心,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10万元,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集体经济与庭院产业“双融合”。60年代,对人民公社进行整顿后,庭院经济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庭院经济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家庭院落及其周围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进入21世纪,市场日益开放,庭院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菁芜洲镇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引导村委鼓励村民发展土鸡、生猪等养殖产业,逐步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群众收入。2023年,该镇农户户均通过庭院经济增收3000余元。与此同时,菁芜洲镇鼓励各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捐赠帮扶、劳动力输出等方式入股镇内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多渠道增加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023年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万余元。

图片

多元共治,和美侗乡焕发“新活力”

图片

图片

村民自治持续推进。1987年村民自治作为一项群众自治制度在法律上被正式确立起来,也成为菁芜洲镇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柱。菁芜洲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各种资源和各方力量的整合统筹能力,将党建引领贯穿整个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指导下辖各村完善村规民约、畅通诉求通道等措施,激发大家参与“村里事”的热情。依托“一支一品”基层党建品牌,设立“村民自治党员带动岗”,动员一批党员、老干部、村老主动作为,带头做好表率,引导群众自治,携手共创“和美侗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2018年,菁芜洲镇开始了人居环境整治初步探索,2021年至今大力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菁芜洲镇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村一方案,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合理规划,集中力量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点。根据全镇14个村(社区)的地理环境、发展基础各不相同的情况,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菁芜洲镇获评2023年怀化市“和美乡镇”;地连、车控村分别于2022年、2023年获评怀化市“和美乡村”。我镇以此为样板,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全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和美侗乡的目的。实施一村一策,根据实际情况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菁芜洲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按照治理一个团寨,推进一个团寨的思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将江口西林壁团寨、八路蛇口团寨等三十个团寨打造成为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团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人居环境整治在全镇全面开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乡镇风貌焕然一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风文明被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菁芜洲镇着力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获评省级文明乡镇,下辖14个村(社区)中有11个村获评县级文明村,地连村民张丽兰荣获市级“美家美妇”表彰,地连村民杨华获评怀化市“身边好人”荣誉。并且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做到学有标杆、干有榜样,以道德模范引领乡风文明,打造乡镇风貌新局面。同时,多措并举,积极争取整治资金,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强力推进乡镇风貌整治工作。菁芜洲通过政策支持及“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筹集资金60余万元,在全镇范围内推动实施微整治、微改造和微景观建设,以“小微之景”带动镇容镇貌改善。并且将垃圾清理、环保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五包”,带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旅产业扬帆起航。1999年,菁芜洲乡改制为菁芜洲镇后,开始对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发展和推广,举办丰收节、喉路歌会、姑巴回家、村晚、舞龙灯、魅力竞演等乡村文体活动,吸引乡土能人在田间地头比拼秀技。各村结合魅力竞演,逐步形成菁芜洲丰收节、八路村茶油节、“喉路歌会”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村”字号文化品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乡镇人气指数、乡村魅力指数、群众幸福指数。与此同时,以文旅搭台,用产业唱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新动能,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深挖镇村非遗传统文化资源,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让文化带动乡村发展,激活和美侗乡建设的“一池春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七十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菁芜洲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菁芜洲镇将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全力以赴推进“四县”建设,扎实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谱写发展新篇章。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菁芜洲镇党委政府

编辑:黄俊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841/97/140728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