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省民政厅批准团头乡与牙屯堡乡合并建立牙屯堡镇。一颗希望的“种子”自此在雄关大地种下,数十载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仿如一颗“新星”闪耀在湘桂黔三省边区。
稳步前行踏征途,岁月见证巨变殊。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牙屯堡镇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文化传承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一代又一代牙屯堡人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在雄关大地上谱写出蝶变重生、转型跨越的壮丽篇章。
决战攻坚、逐梦小康,迈出了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通道锶鑫电子工厂正式进驻牙屯堡镇团头村,帮助许多留守妇女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有了这个工厂,现在村里的妇女就不愁在家带小孩没事做、没收入了。”团头村村委委员粟菊花欣喜地说道。
这是牙屯堡镇稳就业促增收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以来,牙屯堡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促振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用“绣花式”的帮扶政策带领群众圆梦脱贫,交出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时代答卷”。
从党建有形迈向党建有效。党建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70年间,持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为乡村振 兴注入源源“活水”。文坡村成功探索“村企合一”,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通坪村集体经济率先突破30万元大关。目前,镇党委下辖2个联合党委,1个村党委,4个村党总支,18个村党支部,共有699名党员,产生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非遗传承人、文坡村党委书记粟田梅,古伦村党支部书记粟少锋被授予首届“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怀化市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称号,通道锦绣文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被授予“怀化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员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通坪村被授予怀化市集体经济“真抓实干”村荣誉称号。
从深度贫困迈向乡村振兴。自治县成立之初,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十分微弱,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扶持下,积极推进整村扶贫和精准帮扶工作。2019年,全镇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1032户440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3年不足30元跃升至2023年16843.71元。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先后派出8支工作队35名队员驻村帮扶,289名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1064名脱贫户、监测户结成对子,帮助20户68名监测户消除风险。实施易地搬迁60户227人。脱贫户零就业家庭稳定清零,2023年获评怀化市就近就地就业先进乡镇。
从结构单一迈向百业兴旺。1996年建镇后,以三省边贸重镇为目标,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片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先后涌现头所天然牧园、团头黑老虎基地、蓝莓基地等。近年来,特色产业逐渐壮大,建成竹木加工厂10个,文坡炭冲茶油基地、金月云茶油基地、甲田茶油基地、万丈冲林场布福娜基地等已形成规模,另有文坡黄桃、甲田茶油、古伦猕猴桃等12个产业基地健康发展。焦柳铁路过境,拉动镇域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2023年,餐饮、住宿、游乐等行业重焕生机,一大批农文旅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催生出连村联创示范样板牙屯堡镇联兴发展有限公司,水上乐园、大戊梁门店等项目正在火热开工。
破旧立新、夯基固本,实现了城乡面貌的全新转变
从一片荒芜中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七十年间的接续奋斗,牙屯堡镇实现了从“一片荒田”到“万家灯火”的完美蜕变。如今,城乡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不断朝着“宜居宜业宜游”新牙屯堡阔步前行。
内外路网全面畅通。二十世纪50年代,牙屯堡镇通村、通组、入户道路均未硬化,群众出行极为不便。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不断改善路网体系,逐步形成以公路、铁路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框架。1979年,牙屯堡火车站建成,开启了牙屯堡镇铁路运输的新征程。2007年,牙屯堡客运站正式投入使用。埂水公路、牙屯堡-独坡、牙屯堡-水团、牙屯堡-县溪、牙屯堡-黄土、牙屯堡-大高坪等公路建成,对外联通的“大动脉”基本打通。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积极畅通村村通道,相继建成老街市场口-文坡、文坡路口-十二盘、天坪-炉溪、中心小学-寨脚、团头-转朝、大良-逊冲、地马-逊冲一组、炉溪村-文坡等8条农村公路。随着2023年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全面完成,标志着牙屯堡镇内联外畅的大交通格局基本成形。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2001年12月,3.5万伏牙屯堡变电站投入使用,解决了牙屯堡、大高坪、独坡等群众用电问题。后续相继建成3座电站、1个水库、400吨镇区自来水工程和12个村人饮消防工程,播阳—大高坪—牙屯堡350KV输电线路完成提质改造,农网改造、安全饮水达标率、通信信号覆盖率及有线电视覆盖率全部达到100%。2016年,邮政支局大楼、镇卫生院综合楼、便民服务中心和13个村级综合服务楼等建筑群相继完工,并成功入列省际边界“口子镇”建设项目笼子,商贸物流型、产业加工型、文化旅游型小城镇初具雏形。2022年,大戊梁文化广场建设完成。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改善,积极推广新能源沼气,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全域垃圾实现第三方公司一体化清运。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露天粪坑、临时棚厕、农村旱厕清零,2023年实施厕改577户,问题整改59户。建成新老街农贸市场,完成集镇绿化、量化、美化工程,日处理量达400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13个村(居)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城乡环境大为改善,乡村活力明显增强。通坪村获评省级“卫生村”。
蝶变新生、扬帆逐梦,绘就了“诗和远方”的壮丽图景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翻开牙屯堡镇历史长卷,绿色、蓝色、古色等各样色彩碰撞交织,生动演绎着绿色生态、千年戊梁、民族非遗的精彩蝶变。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四防四化”森林管护模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长办推广。抢抓湖南省首批国储林建设试点乡镇之一契机,携手中林集团完成5476亩国储林流转。建成黄精、钩藤等大规模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6万亩的高标准油茶示范园稳步推进,逊冲村实现户户种茶叶,瑶朗村、炉溪村加入中林集团“整村推进,连村联创”林下经济钩藤产业发展项目。搭上绿色能源“高速列车”,吸引中核汇能、广东粤新等风电场企业落户,先后建成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彭莫山风电场和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大高山风电场。
戊梁文化多彩呈现。依托牙屯堡镇境内独特的大戊梁文化,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和民族团结进步,2023年湖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的第一站活动在牙屯堡镇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湘桂黔三省(区)近5万名群众参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将大戊梁歌会打造成为全国少数民族重要节庆活动品牌》建议被作为正式提案上报,进一步提高了大戊梁歌会的知名度。在大戊梁文化的影响下,“戊梁飞歌·‘乡’当怀味”民俗文化周周乐活动、首届“环三省坡村BA篮球联赛”和“牙运会”等系列文体活动百花齐放,五月二十六稔缅节、六月六恰坪偶、通坪鱼羹节等各色民俗文化瑰宝更是大放异彩,雄关大地尽显生机。
民族非遗代代相传。2008年,侗锦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助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粟田梅的优势,与湖南大学设计学院、动脉公司合作,打造文坡村侗锦坊,推动时装、围巾、文创等含侗锦元素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年创收上百万元。2023年,文坡侗锦团队亮相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文坡侗锦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星创天地、湖南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省级非遗工坊。枫香村、元现村、炉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全镇共有5个项目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名入选非遗传承人。
以人为本、内外兼修,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有所保......,70年间,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项项惠民实事落地有声,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社会保障全面提升。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户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为100%,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提质改造升级。建成10座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和雄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21年至今,投入32万元完成11户危房改造。建成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8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连续多年初升高录取率稳居农村中学前列,2023年组织成立第一届教育基金理事会,筹集教育助学金10.38万元,发放助学资金6.56万元,积极申报贫困学生教育帮扶、雨露计划。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医疗服务保障到位。
精神文明向善向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弘扬文明新风,建成县级文明村镇10个,全镇13个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登记在册志愿者3000余人。持续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文坡村粟海富家庭获评湖南好人及怀化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通坪村、金殿村、团头村成功入列县级同心美丽乡村,文坡村入列省级同心美丽乡村。2023年,古伦村涓流·侗见乡兴文化空间获评怀化市第四批“文旅驿站”,镇综合文化站获评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湖南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单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通坪村与广西水团村成立跨省联合党委,在全县率先实践“五联”治理模式,开展跨省巡河、联合巡林、矛盾联调等,有效破解边界治理难题。一体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打造镇、村、网格三级调解服务网络,实行领导坐班接访,实现赴省进京非访“零目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实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连续多年获评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乡镇、平安铁路示范乡镇,文坡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时代的风云翻飞舒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七十年的奋斗与探索、沉淀与升华,我们具备了创造更多优异成绩的底气、志气和骨气。踏上新征程,牙屯堡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湘桂黔三省边界文旅融合示范高地、民族团结示范高地,为建设“产业兴、百姓富、农村美”的新牙屯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牙屯堡镇党委政府
编辑:李央
本文为通道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843/53/1428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