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融媒9月22日讯:晴空之下,机械轰鸣,人影忙碌。一场关乎民生的农田水利“大会战”正在通道田间地头全面展开。挖掘机深挖塘坝,推土机整修渠系,施工人员挥汗如雨,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这一切,只为了把“丰收水”送到百姓田、润进百姓心。
“以前这山塘渗漏严重,天干时根本蓄不住水,庄稼只能‘望天收’……”站在正在清淤加固的山塘旁,村民杨正道语气中满是感慨,“现在政府带头整修,以后浇水不愁了,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如同农业的“毛细血管”,事关每一块田地能否“喝饱水”。面对部分塘坝淤积、渗漏、老化等现实问题,通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统筹资金、科学规划,全力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如何高效推进?通道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乡镇落实、村社参与、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财政保障资金到位,水利部门严把技术质量关,乡镇街道协调推进,村民则通过“四议两公开”积极参与投工投劳与工程监督。
“自家田地的事,当然要出力!”嘉镇村村民刘宏国一边清理塘边杂草,一边笑着说,“工程质量好不好,我们天天盯着。山塘修好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今年以来,通道已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33个,完成山塘清淤130口,提升经济作物灌溉水源3处。项目全面完工后,预计年新增蓄水能力24万立方米,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136亩,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渠清水畅其流,万亩良田润民心。随着这些“藏在田间”的水利工程陆续建成,通道正逐步绘就一幅“渠相通、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灌溉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梁莉涵 李亚辉
编辑:李央
本文为通道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943/66/1530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