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远教“四进四化”工作法喜结硕果
从2003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通道县试点以来,截至2009年底,通过“天地合一”(天即卫星,地即互联网)的模式,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站242个,其中,电信模式接收站点121个,卫星模式接收站点128个,实现了远教站点全覆盖的目标。开展远程教育,学是关键,用是目的。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后,如何充分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服务中心工作,切实提高学用实效,已经成为当前远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0年来,通道县坚持把加强学用工作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通为要、以用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用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抓实“四进”,促进远教学用转化
夯基推进。提高远教站点互联网接入率。以“天翼”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为契机,与县电信局签署协议,统一了远教站点宽带接入费用500元∕年,提高了电信光纤通村覆盖率,使全县远教站点互联网接入率由原来的5%上升到50%。整合资源组建综合信息平台。把远程教育与涉农信息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组建了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通道农村信息服务网”,建立了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农村农技服务、手机农信通四个信息平台,信息覆盖全县21个乡镇,充分发挥农业、林业部门单位的人才优势,建成18人组成的“科技专家库”,随时接收咨询,帮助解决问题。加大远教设备检修维护力度。定期开展设备检修工作,每年组织远教专干和技术人员对全县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两次设备检查、维修维护工作。同时,平时接到村组织的故障电话及时“出诊”维修维护设备。2011年,共为12个乡镇的32个远程教育站点配换彩电30台、影碟机32台,修复彩电5台,更换电脑设备配件50余次,重新安装系统70余次,为开展教学培训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还筹资1.5万元给全县所有站点统一制作并配发了工作制度、站牌、学用记录本和站点管理工作日志,提高了远教站点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培训促进。集中培训。2010年至2011年组织全县21个乡镇远教专干及242个行政村站点操作员共举办9期“提高性”培训班,集中培训远教专干21名、站点操作员403名,实现每个站点都有1—2名专职操作员。联合培训。联合农办、人社、扶贫等相关部门,在农村组织实施各种农民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时,把远程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有效提高了远教平台的知晓率、利用率。异地培训。2011年12月,挑选21名乡镇远教专干、29名村级站点操作员或村党支部书记、7名新农村第一书记赴广西省恭城县学习交流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典型经验以及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
活学助进。根据群众需要制作教学资源片。群众需要学习哪一类知识,事先就与操作员电话预约,按需点播。对于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种养大户等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一方面由操作员从网上下载的课件、视频等蔬菜制作成光盘,送教上门或预约播放;一方面由县远教办按照“群众出题,专题制作”的原则制作教学资源片,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的服务功能。近两年,制作了《侗族瑰宝——侗锦》、《水果大王的远教致富经》、《情漫戊梁歌满山》等一批远教资源片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围绕中心工作开发专题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建党九十周年等中心工作或主题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制作专题片,促进工作或活动的深入开展。其中,制作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15首地方特色歌词光碟,以展播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为内容的《鲜红的旗帜》系列专题片,深受群众喜欢。建立远教学用示范基地。结合村经济发展实际,选择瓜果蔬菜、猪牛羊饲养、苗木等不同的产业,把通过远教发展起来的产业大户建成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讲解、现场操作、巡回讲课等方式,延伸远程教育的触角,增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说服力。目前,全县已建成以双江镇红香村苗木基地、临口江寨村水果基地为代表的11个远教学用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远教学用转化。
创争竞进。按照“双创双争”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一评一赛一展示”活动。“一评”即采取层层推荐、逐级评选、季度评比的方式,各乡镇每季度评选示范终端站点1个、优秀站点管理员1个、学用标兵1个,并以此作为向县委组织部推荐参评的候选名单。“一赛”即举办全县站点操作员技能大比武。每年组织各站点操作员通过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展开角逐,挑选优秀操作员,以赛代练,提高站点操作员管理和操作水平。“一展示”即对评选出的全县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学用标兵,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上传到《通道党建网》进行展示,形成你追我赶、勇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成效:实现“四化”,小站点搭建大舞台
管理规范化。严格执行了操作员值班制度,确保站点每天有人值班,随时接待党员群众点播学习。切实落实学习制度,各站点每月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并做到播放前有备课、有考勤、有讲解,播放后有学习、有讨论、有心得。同时,依托全县176个科技示范户、11个农技协、62个经济合作社等建立远程教育信息反馈队伍,及时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开展全县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评选出优秀示范终端站点10个、优秀站点管理员16名和优秀学用标兵21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全旗远程教育工作规范化水平。
队伍专业化。通过每年7-8月份的全县站点操作员定期培训,提高了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村支书、村主任培训必修远教知识,把28名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远教骨干,有力地扩展了远教操作员队伍。2011年村支两委换届后,把村支两委中有文化、有才干、懂技术的年轻成员培养成为操作员,确保了全县所有站点操作员队伍后继有人。
学用普及化。各远教站点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截止目前,2011年全县开展各类培训52余场次,培训人员2015人次,促成就业3100余人,其中县内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全县通过远程教育培育发展了28个科技示范户、4个科普示范基地,新发展各类农技协或经济合作组织24个,花苗木协会、食用菌协会、蔬菜协会等组织数千农户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农户致富做出了较大贡献。如,临口镇五一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农家书屋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了“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举办农村科技知识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的妇女近400多人次,输出农村妇女劳动力80余人,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显著提高。现在,该村从事西瓜、红茄生产、劳务输出、商品批发的妇女人数达到100余人,全村80%以上妇女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涌现出了以杨菊花、石亚群等一批先进妇女典型。
服务增值化。立足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学用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培育新型农民,并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为群众致富搭起了“致富桥”,使教育成果得以转化,加快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如,临口镇江寨村的果农朱代坤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把学到的知识、了解的信息转化成了生产效益,现已建成具备年产30万株能力的铁皮石斛苗的栽培室及30万株苗的种植场,承包了20多亩山地种植优质水果。在朱代坤的示范带动下,他所在的江寨村流溪组水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成为了通道县的水果种植基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近两年,通过大力实施远教富民工程,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通道县农业、畜牧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40%,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2011年11月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