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检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是检察机关发展的促推器,亦是检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察队伍软实力的象征。笔者认为加强检察文化建设须从构筑检察“精神文化”、“精英文化”、“精心文化”、“精细文化”、“精品文化”五个方面着手。
一、以创新“精神文化”为重点,注入工作动力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将检察官的个人价值和检察机关的整体价值统一起来,结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经常性、有效性地开展;要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思想教育当中,注重与当地一些历史、人物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人文特色和历史资源,引导干警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服务理念。如怀化芷江和通道的红色文化、袁隆平精神、洪战辉精神都值得检察官汲取,值得检察精神文化建设借鉴。
要注重厚德修身。“修心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生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检察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干警的修养和素质。针对不同的干警,通过不同的方式,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思想负担,教育他们通过实现社会价值来体味人生,让他们拓宽文化宽度,体现文化的厚度,达到修心养德的目的。
要丰富表现形式。要将检察机关的每一处,每个细节都能彰显出文化理念,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风格。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执法方式、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建立检察机关重大典礼、仪式、纪念日、检察机关公众开放日等制度,通过开展文学、书法、摄影、唱歌等干警喜闻乐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干警从中得到人生启迪、精神升华。
二、以培育“精英文化”为手段,树立工作标杆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是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它表现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领域知识群体、学术思想、科学教育的状况,最能反映一个领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成就。笔者此处的“精英文化”主要指检察机关应培育、发掘出一批精英,把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融入到检察行为建设之中,以他们的行为影响或引导其他检察干警,从而打造一支精英检察队伍。这要求我们重视榜样和标杆的作用,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感染干警,推动检察人员行为的改善。一方面要大力发掘和宣传精英,引导干警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另一方面要围绕打造“精英队伍”,积极创建“学习型检察院”,花大力气打造专业型、复合型检察官,要提升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不仅要学习全国、全省的先进典型,更要善于挖掘和学习身边的典型、精英。我们每个检察院都要有自己的模范,每个部门要有自己的行家里手,要以他们为标杆,多向他们学习。从而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三、以构筑“精心文化”为关键,培养工作活力
“精心”是一种态度,而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有态度端正了,工作才会有动力、有活力。
要转变观念。目前我们在检察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如文化建设无用论,认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搞好了就行了,文化建设都是些虚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文化建设无关论,认为文化建设是领导的事,是办公室、政工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检察文化“难为论”,检察文化的发展缺乏专业引导,管理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干警素质有高低,思想难统一,步调难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检察文化的深入开展。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摒弃这些错误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强化责任意识。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一件事情以你本身的能力是能办好的,但如果不去做,不想做,那永远也做不好。一个组织内,如果所有的干警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身就是这个团队良好精神面貌与心态的折射。能让所有的干警都认同某个目标,并肩作战,就会很投入,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文化可以让人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和主观潜力,甚至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四、以建设“精细文化”为主导,规范工作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要求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和细节规范,要求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要置于制度和规范的控制之下。
要强化制度管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要让管理行为用规章制度说话,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才能保证执行正确、有效。实践证明,一套合理有效的规范,能够造就人、改造人。因此,在加强观念引导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来支撑价值理念体系,并起到约束行为的作用,让检察人员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他们的行为活动自觉符合检察机关的价值取向,通过把行为准则变为有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行为规范体系。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运行规范,执法质量保障规范,保证各项制度和规定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具体案件和每一个办案人员,有效解决执法办案活动中监督制约不严密,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加强检察机关内务管理,小到各办公用品,水电费都要有制度管理。
要强化流程管理,实现办案工作精确化。细化办案流程,严格办案环节的制约,使办案工作项项有规定、事事有标准、环环有监督,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处于在科学严密的制度和约束之中,实现执法公正规范化。每个部门都将工作细化,并制作出工作流程,严格按流程操作。这样也许开始会有些不习惯,甚至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只要在精细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形成习惯后,就能减少很多误差和漏洞,也有利于执法质量提高,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要强化细节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细节决定成败。检察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彰显着检察文化的内涵。检察机关也通过检察人员的行为使抽象的检察文化得以外显和具体化。因此要重视细节管理,一方面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关心体恤干警。如通道县检察院党组建立了干警生日数据库,在干警生日这天为他们送上祝福短信和鲜花,并送去生日礼物,以肯定和感谢干警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每年组织干警体检、生病慰问等一系列“暖心”举措,也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干警的言行,无论八小时之内还是之外,都不能做有损检察机关形象的事。这要求将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以达到抓管理促工作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五、以打造“精品文化”为目的,强化工作效果
打造检察文化精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检察工作发展,这才是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检察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各地察机关应因地制宜,百花齐放,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为我所用;要突出特色,注重创新,不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
要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自然孕育和繁衍出一方文化。检察文化同样如此,当兼容并蓄。各地检察机关当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特长,进行富有特色的检察文化建设和发展模式探索。比如:作为怀化检察人,我们要了解怀化本土“五溪文化”(五溪地区以汉、侗、苗、瑶、土家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湘西文化的主体,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色,要能领会她的精髓,糅合进怀化检察文化当中,形成具有怀化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
要坚持检察特色。没有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必然会失去应有的光彩与活力。我们要明确检察文化的要素,才能更好地打造有特色的检察文化。检察文化是检察制度以及丰富多彩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与其他文化的区别在于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法律监督性;其本质是民本思想,坚持检察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主体是广大检察人员,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群体趋同,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文体特质,能引领检察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形象的塑造。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刘彩娥 刘娟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