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道县城知多少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陆有智 编辑:redcloud 2018-08-14 15:23:26
—分享—

  

 

  通道县城

 

  通道新闻网讯:通道人知通道事,通道县城知多少。历史上,在如今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域内有过几个县城?请看笔者慢慢道来:

  双江镇 众所周知,双江镇是我们现在的县城。1958年10月考虑到民族、交通等诸多因素,通道县县治由县溪移至双江。1959年3月通道、靖县合并,县城又搬回县溪。1961年9月通靖分治,县城依旧迁至双江,至今都是通道县县治所在地。双江以前属绥宁县,1951年11月划入通道。双江在清乾隆之前只是一个塘汛(古代的关卡),名为“双江塘”,塘兵3人。乾隆六年(1741年,同治版《绥宁县志》为乾隆七年)因临口设州判署,原临口巡检司(相当于片区派出所,编制4、5人不等)移至双江,称“双江巡检司”。后来逐渐演变为小集镇,民国时是蓉江乡(今菁芜洲镇和双江镇)的乡治所在地。

  县溪镇 县溪镇是我县成为县城历史最悠久的城镇,可谓千年古镇。1958年10月以前一直为通道县治,之后通靖合并的两年半期间又为县城。县溪原名“罗蒙砦(古代军营,《宋史·地理志》载:砦四……元丰……七年<1084年>置罗蒙)”,崇宁二年(1103年)建通道县(《宋史·地理志》载:通道,下,本罗蒙县,崇宁二年改),罗蒙遂为县治。史料无明确记载何时建罗蒙县(只在元丰七年至崇宁二年之间),也无罗蒙何时更名为县溪,但县溪为通道县城的历史至少有904年以上。清嘉庆版《通道县志》载县城有东(朝月)、南(阳春)、西(南熏)三座城门,城门上有门楼,有石制矮墙和砖制高墙连接城门,路面为青石板,城内主要建筑有县衙、捕署、驻防、文庙、县学、常平仓、忠孝祠、尊经阁等。至于其他,请翻阅清代三部《通道县志》。

  临口镇 临口镇现在已更名为万佛山镇,那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鲜为人知的文化积淀,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县城之一。当然,它并非通道县县城,而是一个因少数民族起义被废的县(光绪版《湖南通志》载:绍兴中,夫彝洞蛮杨再兴据县为乱,事平,县遂废)——临冈县的县城。《宋史·地理志》载:“绥宁……后废临冈来入。临冈,本莳竹县。元丰四年(1081年),以溪洞徽州为县,隶邵州。八年(1085年),建临口砦。崇宁五年(1106年),改砦为县,隶武冈军。南渡后,废临冈……”,《宋史·西南溪峒诸蛮》载:“前知武冈军赵善谷言:‘武冈与湖北、广西邻壤,为极边之地,溪峒七百八十余所,七峒隶绥宁县,五溪峒隶临冈县。绍兴三十年(1160年,《都梁志》为绍兴八年),减冗员,改县为临口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元丰八年建临口砦,崇宁五年改砦为县,绍兴三十年废为砦,并入绥宁县,作为县城的时长55年。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的372年间都在此建临口巡检司,兵10名。乾隆六年,清政府为更有效地管理靖州、武冈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临口设理猺州判(相当于分管民族事务的副市长)署,直至清末。清朝临口还设有绥宁营守备署(相当于营级军供处)、随营把总(相当于连长)署、临口汛(兵55名),《湖南通志》还记载其地为诸葛亮的屯兵处、古琴州,乾隆、道光版《靖州志》还有州判署及守备署的详细建筑清单,是我县名列史书最悠久的千年古镇。

  多星村 多星是县城?这个笔者之前也没有想到,直到翻阅南宋的一部地理总志《舆地纪胜》时,看到一段文字“元丰六年(1083年)通路广西,得故城基,盖唐之置旧县基,莫知其名,命为多星堡”,翻译过来就是“元丰六年,朝廷修建通往广西的路,挖到一个古城遗迹,是唐朝所置旧县县城的地基,却不知道这个县叫什么名字,呈报上去后,得令在此修建多星堡”。除此之外,《宋史》、《湖南通志》、《靖州志》、《通道县志》等都只介绍它的建立时间及废除、再建时间,并无其他介绍,或许只有等到再次考古发掘,它才能重见天日,而我县建县的历史也将会提前几百年。当然,就算它不是县城,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寨,千年古寨,古通道八景之“多星樵唱”就出自此地。

  至此,我们可以得知:通道除了双江镇外,至少还有过两个县城——县溪、临口,一个疑似县城——多星。看来,读史真的可以明智。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陆有智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