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融媒6月9日讯: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湖南省第五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走进怀化,在湖南万佛山侗寨自然遗产地启幕,今年的主题为“多彩的地球,多样的生命”。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怀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建勇出席并讲话,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毛运鸿致欢迎辞。
现场,国家、省、市林业专家团队来到万佛山遗产地地质博物馆、奇石馆参观,走进万佛山丹霞地貌景观区进行现场调研。今年的主题活动同步在线直播,直播期间在线观看数达8万余人次。
万佛山丹霞地貌景观片区是亚洲最大峰林峰丛丹霞地貌,拥有壮观的丹霞地貌景观和重要的地球历史遗迹,是生态、地质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湖南万佛山侗寨自然遗产地于2009年10月中旬,入选国家第二批自然遗产名录,由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百里侗文化长廊和恭城书院——晒口红色景观片三大主体资源组成。
万佛山丹霞地貌景观片区自然景源丰富,其中特级景源2个,分别为万佛朝圣和丹霞湿地,一级景源19个,为将军岩、神仙洞、南海神龟等。特级景源和一级景源是万佛山侗寨自然遗产地内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代表了自然遗产地在自然资源上突出的价值,符合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关于典型性、稀有性和唯一性的要求,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遗产地经验交流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学院教授、博士肖时珍和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永德分别就《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案例》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社区共建》作了演讲。
湖南省3处世界遗产地和5处国家遗产地相关机构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自1992年12月,武陵源入选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截至目前,湖南拥有武陵源、崀山2处世界自然遗产,老司城(猛洞河)1处世界文化遗产;有万佛山-侗寨1处国家自然遗产,南岳衡山、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里耶-乌龙山、炎帝陵-桃源洞4处国家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总面积达1180.37平方公里。
这8处遗产地,涵盖了自然美、地质地貌和生物生态三大突出价值,组成了“三湘四水”精彩湖南的文化自然遗产核心区。2022年,8个遗产地共接待生态旅游游客人数2156.3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196.9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期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举行轮值交接授旗仪式,炎陵县成为下一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举办地。
我国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加强各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推介,提升全社会遗产保护意识,推动遗产地自然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通道侗族自治县还举办了通道侗族自治县首届兰花节。在皇都侗寨,侗族群众举行了多姿多彩的非遗民俗展演,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氛围。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欧梦辽 龙婷 陈甜 向华 粟勇主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