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 乡 情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刘佳富 编辑:位倩倩 2023-05-09 15:42:15
—分享—

通道融媒5月9日讯:从未去过通道。在脑海中,通道很远,偏居于湘西南一隅,与贵桂两省接壤,属少数民族聚集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区。在一个春和景明、田野铺绿的日子,因了对口帮扶的缘故,我和几位同事驱车前往这个千里之外的侗族自治县学习。

一路滔滔,全程高速。进入怀化地界,群山连绵起伏,绿意盎然,桐花、杜鹃恣意绽放,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汽车钻过一个个隧道,跨过一座座桥梁,有时看见山顶上一个个风力发电机硕大的白色叶片在旋转,与山体动静结合,是那样的烂漫,又似坠落星球的巨大风车频频向一晃而过的路人招手致敬。

湘桂黔三省侗族群众齐聚+唱响大戊梁歌会+(9).jpg

到达目的地牙屯堡,恰逢当地举办一年一度的侗族情人节大戊梁歌会。大戊梁,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一位叫肖女的侗族富家女爱上了年轻的长工闷龙,遭到父母以及家族们的极力反对,为了自由恋爱,两人相约在戊梁山上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恋人,当地在每年立夏前18天的“大戊”之日举办大戊梁歌会,以表达对男女坚贞爱情的向往、对自由解放的追求,以及生生不息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繁衍与传承。

“为你思咧为你念,相约戊梁一年年哎。今生今世跟定你咧,跟你跟到天边边哎。”悠扬婉转,如梦的低语,身着侗族服饰的男女青年配合着音乐节奏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情歌互唱,演绎着一段段纯美的恋情,让人沉浸其中,感受侗乡的热情好客、浪漫温情。梁蒙恋,捞言究,换段歌,行歌坐夜,曲曲“侗”听,声声入耳,原生态的曲目将不一样的情感表达得热烈又缱绻。琵琶弹唱,双歌联唱,芦笙对唱,你方唱罢我登场,男女老少齐上台,服装艳丽的、朴素的,动作粗犷的、豪放的,相互杂陈,哦嚯喧天。板凳、竹篮、吹火筒、纺纱车,统统摆做道具,轮番亮相,对于极具音乐舞蹈天赋的群众来说,既是生活,也是艺术。好多歌曲使用侗语方言演唱,听不懂,不晓得唱什么,我们就像聆听外星人的天籁之音,却能真切体会他们的喜悦和丰收之情。

到通道必看转兵纪念馆。红军转兵,社稷转运,前途事业时来运转,一个转字,道出了千千万民众的渴望与期盼。1934年底,遭受前所未有挫折的红军主力到达通道县城,在恭城书院,博古、李德、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一起开会研究战策。一方面蒋介石围追堵截想剿灭红军在湘西,另一方面共产国际派出的军事代表李德做出不容置疑北上的指示。血雨腥风,乌云障目,红军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存亡关头,不少红军战士牢骚满腹甚至怀疑领导层的军事指挥能力。毛泽东以高超的智慧和果敢的魄力争取了与会大部分同志的支持,使红军放弃了北上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山区挺进。这次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序幕,所以说没有通道转兵,就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就没有毛泽东在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我们在恭城书院静静地参观着,聆听着解说员缓和坚毅的诉说。在一张普通的会议桌前,解说员说那时的毛泽东还是坐在周恩来的身后,李德的位子空着,因为他的主张没有得到大家认可提前离开了会场。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在这座泛着古香古色的两层木楼书院重演,室外飘着毛毛细雨,沾湿了书院内外的飞檐翘角,桂花樟木。

微信图片_20230509152212.jpg

离开转兵纪念馆,我们来到文坡村,拜访一位传奇的女能人,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粟田梅。粟书记身着蓝色侗服,头发整齐地往后梳成一个发髻,显得精巧能干,爽朗的笑声,完全看不出60多岁的模样。侗锦是侗族工艺美术的精华,多用于衣、裤、头帕、童装、床单、被面、挎包等装饰,主要分为织锦、绣花、挑花、贴花四种工艺,图案不以自然写实取胜,而是用概括、抽象和夸张变形等手法,并以装饰性很强的形式再现,继承了侗族千百年来古老工艺传统,保留了高尚、优雅、朴素与细腻的艺术风格。我们来到一台侗锦织机前,细看外观跟传统的织布机并无二样,所不同的是上面有很多细长的竹棍,分别缠绕着不同颜色的纺纱,细腻、匀称,然后通过两根油光铮亮的操作杆,将根根经线、纬线织密在一起,丝丝入扣,徐徐慢慢,灵巧的双手织就了一块块精致美观的侗锦。至于那美轮美奂的蜘蛛纹、凤鸟纹、百花纹、多耶纹等图案是怎么织成的,呵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鼠看筒车,这就是独门秘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一日之功可练就。

“我将自己娘家木楼改造为传习所,已经培训了300多位织娘,现在挂牌为科学普及、扶贫示范、创新研究等基地,成立了侗脉文化、锦绣旅游等公司,还有湖南大学的专家教授来现场指导。侗锦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走出山门、走上市场、走向全国,看那漂亮的围巾还出口英国呢。”粟书记一脸自豪,踌躇满志。“以前在我们侗家,满了12岁的闺女就要开始学织锦,不会织锦的姑娘不好嫁。”纵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祖辈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流传至今,风俗习惯不变。侗锦不仅展示生活之美,记录世间万物,表达信仰情感,而且将自己对家乡、家人的爱灌注在一纱一线中,蕴藏着一道道的文化与思维密码。

打造一流食宿服务+(3).JPG

看累了,听腻了,肚子开始咕咕叫。好咧,侗家酸食合拢宴,满足你味蕾的一切需求。通道同行盛情相约,邀请我们参加“天下第一”合拢宴。甫一落座,酸肉、酸鸭、酸鱼、酸汤牛肉,还有酸豆腐、酸细笋、酸米椒,荤酸素酸,酸你够呛,酸得你泪眼婆娑,牙齿发软。后来度娘一查,云贵川黔一带缺少食盐,又山多潮湿,以酸补盐,为身体补充体力,成为传统,以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不无道理。

“浏阳籍的王震将军还在我们通道修了一座民族团结桥。”那要去看看。回到战火纷飞的1934年,红六军团近万人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等率领下,从江西出发执行长征先遣任务。9月15日在通道境内的小水遭遇湘军李觉部的阻截,红军战士迅速撤离,于深夜到达老王脚村,并铺设简易浮桥过河,老百姓纷纷拿出自家的杉条、门板帮助红军架桥。侗族同胞的义举深深触动了王震的心,当时他就向村民承诺等革命胜利后一定给老王脚村架一座大桥。198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批示拨款10万元修建老王脚大桥,并亲笔题词“民族团结桥”。斯人已逝,一诺千金,泽被后代,永世不忘。

浏阳,通道,同为省内,相距邈远。所幸对口帮扶,互派工作队员,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进步。更有浏阳夏布传承人鲁总先知先觉先行一步,主动与侗锦织造传承人粟书记接上号,对上头,先期开发出侗锦镶边点缀的夏布包、枕、袋、纱巾等文创产品,让人耳目一新,大为点赞。

通道拦门酒,侗听为你歌。酒不醉人歌也醉,让我们陶醉在浓郁的侗乡情!

侗寨,鼓楼,风雨桥,侗族同胞兄弟姐妹们,我们会再来看你们。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刘佳富

编辑:位倩倩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749/91/126356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