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过,我会远离家乡,走进通道,走进神秘侗乡。车刚进入湖南通道地界,抬眼望去,层峦迭嶂的深山老林,只见竹影摇曳,只听溪水叮咚。宁静、神秘、祥和的侗寨风景使我的心灵随之微微震动。透过车窗,头顶的天空蔚蓝晴朗。远处,青山隐隐环绕,翠竹碧绿如海,溪水蜿蜒流转,峭壁直插云霄,一股山涧迎面奔流而来,清澈见底,这让见惯了灰霭天空的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如此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在资源过度开发的今天已很难看到。但在这里,在这被湘、黔、桂山水围绕其中的神秘侗乡,却在每天的炊烟缭绕中安静地演绎着世事变迁。
走进侗乡,就被吊脚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布局结构深深折服。神秘的侗寨和侗族人几百年未曾改变的生活,让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置身其间,顷刻间就陷入侗寨神秘的魅力中。侗族喜聚族而居,一个大寨三四百户,各户之间由一条条古朴厚重的石板路连接。石板路连接着吊脚楼,也连接着侗家人千年不变的淳朴和真情。
走进侗乡,就被风雨桥桥底娟娟流水、桥板古朴回响震憾心灵。风雨桥,这座给我印象深刻的建筑,仿佛穿越云间,带我流连于天际。从没想到,侗家的桥梁竟然能建得如此精致。侗寨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横跨山水而居。勤劳的侗家人,为供四方宾客来往歇脚、停留驻足,故修建了风雨桥。因桥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亦叫福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建筑物。风雨桥兴于汉末盛于唐代,其结构严谨,构造独特,底部为石质的桥墩,桥身全为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铁,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桥中亭阁和长廓宛如长龙横跨其上,三至五层八角亭点缀其间,亭中两壁上,或雕刻神话故事、或雕刻侗族传奇,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走进侗乡,就被鼓楼的巍峨肃穆、奇丽雄伟完全征服。鼓楼是侗家独具风格的建筑物,在三省交界的通道尤其流行。村村寨寨、座座鼓楼高耸入天、昂然鼎立。侗寨鼓楼一般高达十米以上,有的高达二十余米,十层以上的鼓楼比比皆是、不足为奇。鼓楼系为木质结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以杉木开糟穿榫和接而成,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结构衔接无一丝缝隙,鼓楼牢固严谨,历经风霜雨露,数百年而不朽,气概雄伟。层层而上呈宝塔形。鼓楼瓦檐上或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神话人物,飞阁垂檐,古朴斑驳,记载着侗家人历史的沧桑,也见证着侗家人如今的幸福。
静谧侗乡的深夜,欢闹鼓楼的篝火边,听天籁侗歌之韵,不知天下悠悠,身在何方,心飘何方……
“兰溪竹径人只影,舞水阁台几回眸,轻舟晚照相逢过,古寨尘世若梦中。”走进侗乡,走进侗家情怀;走进通道,走进那已经融入生活的生命轨迹。漫步在通道侗乡厚重朴实的青石板上,侗族大歌的优美旋律萦绕流连在心间,久久都不散去。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蒋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