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侗族的饮食文化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 2011-11-03 21:13:35
—分享—

  庆典饮食

  [庆典酒}侗语称"伊aoc hoh"。竖新屋、新凉庭落成、孙 路通车、桥梁竣工等,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它是侗族人品 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可喜可贺的传统 美德。

  {竖新屋酒]侗语称"hoh yanc meik"。侗族民居都是依山 傍水的木质吊脚楼。吊脚楼一般为5柱3间3层,高约15米. 棒卵结构,不用一钉一铁。侗家竖屋靠的是上团下寨、亲朋好友 的帮忙,靠的是团结的力量,办一堂新屋酒,新屋就竖起来了《

  请木匠做好屋架以后,主人选定黄道吉日吉时,指派几名房 族兄弟去报信,请四团八寨的亲戚朋友来吃竖屋酒。被请的亲戚 朋友,既要为新屋加粮送礼,还要为竖屋出力出汗。

  竖新屋酒的前一天,主人就喊房族兄弟和本团寨的邻里乡亲 来帮工,打架子把柱子和彷棒接成一排排斜放在屋场地的一头《 竖新屋这天,邻里姑嫂、房族兄弟各显其能,煮饭炒菜的,洗功 端茶的,清早就主动到主人家帮贮。客人们则肩挑于拎贺礼在市 定的时间赶到。客人到齐以后,由木匠师傅主持,在一片"眼 膨"的木锤声和"同同哟"的吆喝声中,把新屋很快地就竖了 起来。竖屋最热闹的环节是木匠师傅"上梁"仪式。屋架竖起 来后,即开始上梁。梁木用红色染料染红,贴上"紫薇高照" 的大红布,做屋架的木匠师傅摆桌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完毕,则 由上梁的人在嘴嘛啪啪的鞭炮声中把梁木缓缓拉起,由踩梁先生 亲手安放在正堂的中柱梁上。放稳后,踩梁先生将事先准备好的 硬币、水果糖、喜庆把等从梁上往下撤,地上的人们有的打开衣 襟接,有的跳起来抓,有的满地抢,以拾到硬币者最为吉祥。

  仪式结束后,主人将客人们请到已摆好的酒席上就坐。过去竖新屋酒的笼席以猪肉烹制的菜肴为主,腊鱼、腊肉很少上桌, 并不是主人小气,而是在砍树、搬树、做屋架的过程中,早就用 于招待帮忙的亲戚朋友了。但猪肉经过侗族厨师们的精心烹调 也是花样百出。现在生活富庶了,脑鱼、腊肉并不稀奇。席上, 黑木耳、芹菜、干笋子、萝卡等炒瘦肉,排骨、猪脚海带汤等菜 肴,都摆双份,随吃随添。最具特色的是侗家做的"皮子肉"' 侗语称"beie pan萨",黑里透红,看似肥肉,食而不腻。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辛苦了大半天的客人们开始尽情享用竖新屋酒的美味佳肴。

  [庆凉庭酒]侗语称"hoh 1 llange tinge"。凉庭是侗寨的标志,也是侗家和睦团结 的象征。耸立在侗寨中 的凉庭,是团寨自愿捐 资、捐物、捐力修建 的。如果本团寨所捐的 物资不够,还要采取募 捐的形式补缺。凉庭竣、工落成,是团寨的荣 耀。新凉庭落成这天, 以团寨的名义邀请四里 八乡的捐助者来参加隆竖屋踩梁祭品重的庆典活动,活动内容有唱侗戏、踩芦笙 舞、哆耶等。这天,团寨里家家户户都是主人,有鸡的宰鸡,元 鸡的杀鸭,有酸鱼的出酸鱼,无酸鱼的出酸肉,米酒、糯米饭每 家都准备。到吃中饭的时候,各家各户用篮子把自家的菜肴装好 连同筷子、酒杯、碗一起端来,摆放在凉庭前公坪里的长桌上, 举行盛大的"百家菜长桌宴",又称合拢宴。

  人席前,主寨在凉庭前摆好案桌,摆上供品、香纸,举行祭 祀仪式。仪式由凉庭建造主师主持,并邀约本团和邻村邻寨的老 人代表参加。祭祀的目的是企求各路神仙保佑村寨平安。祭祀仪 式完毕,集体进餐。合拢宴开始,由主寨德高望重的老人致感谢 词,向四方八寨捐资捐物的慈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之后,全 体起立喝转转酒。喝转转酒时还要唱转转歌,一歌师领唱,大家 眼着歌师唱,以手搭肩,围绕长席先由左至右转,再由右至左 转,转归各人的原坐位置,再开怀畅饮,举杯庆贺。"撒拉哟, 嗨拉哟"欢呼声不断,气氛异常热烈。席间,也有其他团寨的 歌师即兴唱赞凉庭的赞歌,歌词编得风趣幽默,赢得众人的阵阵喝彩。饮到一定程度后,合拢宴席散,人们又争先去看侗戏。

  为耶饮食

  [为耶酒}侗语称"weex eek"。意思是集体做客。侗族 "为耶"的名目较多,地方艺术团到别的村寨演出做客叫"耶 戏",芦笙队伍到异寨去踩芦笙舞叫"耶仁"。但以新年相互往 来的"耶龙" (玩龙灯)较为盛行。这是侗家融友谊与爱情为一 炉的独特做客习俗。

  过完新年,侗家的"yeek liongc" ,即玩龙灯就开始了。这 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姑娘们佩带闪烁发亮的银质饰品,手提小 巧玲珑的腊竹篮;小伙子们一身节日的盛装,头缠侗帕,手举龙 灯;老人们则将长短不一的烟斗往腰间的青布带里一插;小孩子 们是打着各式各样的小花灯,簇拥在烛光闪闪的龙灯四周。在一 片喧闹的爆竹及锣鼓声中,浩浩荡荡的"yeek liongc"大军便在 夜幕降临时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到了对方侗寨, "yeek "cgnoiI大军的每个成员便都是贵客 了。主人在寨口的福桥上敲锣打鼓、爆竹齐鸣表示欢迎之后,便 主动地去接客人手中的灯笼,让客人休息。小伙子们便争着去接 姑娘手中的腊竹篮,并主动帮姑娘添被风吹熄的蜡烛。到了寨中 的凉庭坪,宾主寨的锣鼓、芦笙、爆竹声齐鸣,有的还踩芦笙舞 为舞龙助兴。舞龙过后,龙灯便挨家挨户去拜年。拜年完毕,好 客的主人便将龙灯挂在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中,拉着远来的客 人到自己家做客,哪家拉到的客人越多越荣耀,说明这个家庭富 有和热情。当然,主寨的后生们,则争着去拉客寨的姑娘,因为 通过"为耶"认识的姑娘,大多能结成终身伴侣。

  主寨款待"耶龙"的酒席也别有情趣,与其说一次酒宴, 还不如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歌。先是由"耶客"唱赞席歌,酒席是在歌声中开始的,然后姑娘后生便对唱开了。客寨姑娘 唱道:

  客人进屋先拿什么来敬礼? 客人进屋后拿什么来礼敬? 什么是公公留下来的礼节? 什么是婆婆留下来的礼仪?

  在侗家,这歌称为"盘歌",一般都在初相会时对唱。主寨小伙子答唱道:

  客人进屋先拿油茶来敬礼, 客人进屋后拿米涌来礼敬。

  油茶敬客是婆婆留下来的礼节, 米酒敬客是公公留下来的礼仪。

  对唱完毕,主家大嫂便端来香喷喷的油茶,供客人们享用。 客寨的"耶龙"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被"抢"到主寨各家 各户以后,没有"抢"到客的人家,在"抢"客时"抢"不到 客,已心感内疚,总得想点办法尽地主之谊。于是,就将自家的 酸鱼、酸肉、酸鸭子之类的佳肴用碗盛着,外加一壶米酒,用篮 子拎到"抢"到客的人家去"陪耶"。"陪耶"还为主寨的后生 创造了认识客寨姑娘的条件,哪家"抢"到"耶龙"姑娘,后 生就把自家最好吃的东西往那家拎。因此,主寨招待"耶龙" 的建席十分丰富多彩。酸鱼、酸肉、酸鸭,还有其他的美味佳肴 摆满了娃席。主人将米酒筛好后,酒宴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席 间,主寨小伙子每吃一道菜或每喝一杯酒,都会有一首歌向姑娘 抛去。如果姑娘不会答唱或答唱错了,后生便会罚姑娘的酒。被 罚的姑娘照样不慌不忙,因为她可以随意将这杯酒让小伙当中的 一位喝下,小伙子也很乐意代喝。因为喝这杯被罚的酒,标志着 姑娘看得起自己,意味着这青年男女的爱情可以从这里开始。这 样边歌边饮,直至主客都醉意朦胧。当然,这种酒席上的对歌,不过是青年男女聪明才智的舌战罢了。通过"为耶"认识之后, 他们可以通过"行歌坐夜",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表达各自 的爱情。

  侗寨的"耶客"在"为耶"中是从不计较宴席上的菜肴的。

  侗家"为耶"的目的,并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建立寨与寨之间 的团结和友谊。所以,在侗乡,寨与寨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十 分融洽和睦。侗家人还通过"为耶",经过协议,制定乡规民 约,以达到盛事太平的目的。 {Ky:PAGE}

  聚会饮食

  在通道侗族地区一→直以来,有聚会饮食的习俗,俩语称 "打平伙"。这是侗族人的一种独特饮食形式,它集吃、贺、乐 为一体,不论男女老少,感兴趣的均可参加。这种饮食形式,还 可以满足具有共同嗜好人群的口味。侗族人崇拜自然,民间信仰 较多,由于个人信仰不同,有的忌讳狗肉,有的忌讳羊肉,有的 忌讳牛肉,有的忌讳蛇肉。尊重老人又是侗族人的传统美德,如 果家里有老人忌讳狗肉,那整个家庭是万万不得炖狗肉吃的。家 庭内想吃狗肉的人,解决口福的最好办法就是参加"打平伙"

  ‘"‘打平伙"名目种类较多,家里养的、山上走的、天上飞的、地 上爬的、水里游的,凡是能吃的东西,只要有人提议有人参与, 人数不在乎多少,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多二十人,想打什么平伙 就打什么平伙。其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猎物平伙、筹资平伙、 集体平伙、玩伴平伙等。

  [猎物平伙]侗族人善于赶山打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通道境内森林茂密,野兽飞禽种类繁多,还时有猛兽出没村 寨寻找食物,在双江镇桥头村的独岩冲里,当时还发生了老虎吃 人的事件。因此,赶山打猎在当时既是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赶 山打猎,以青壮年为主,打猎的队伍人员不限,每人一支火镜, 带几只猎狗就可以了。那时候,猎物主要是野猪和野羊。打猎的 队伍一旦出发,是不会没有战果的,至少要打到一头几百斤重的 大野猪,人们才扛着野猪收队回家。

  野猪熄毛修理好后,按打猎的规矩分配野猪肉,参加的人每 人一份,射手多分野猪头作为奖励。内脏、骨头不分,这些和规 定留下的部分肉一起,就是大家打平伙的原料。

  猎物平伙一般在团寨的凉庭边或公坪上架灶摆台,米和酒凭 各人所爱从自家带来,小菜是谁家有就带,没有也不勉强。内脏 和肉单独炒,所有的骨头放入一大锅里煮。全部煮熟后,由打猎 队头人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敬过四山、梅山诸神之后,还要用 煮野猪骨头的汤拌饭先喂狗,打平伙的人才可以开餐。猎物平伙 如是猎物较小,则只请团寨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帮助煮饭的人参加 吃,团寨其他没有参加打猎的人一般自觉不介人;如是打的猎物 大或多,则整个团寨看热闹的人都可自带碗筷酒杯,一起参加 庆贺。

  猎物平伙完后,头人安排年轻人将剃净肉的野猪骨头放入锅 里加净水文火熬膏,轮流值班,一般熬一天一夜野猪膏即可熬 成。头人又把野猪膏分给参加打猎的人,每人一份。据说,经常 吃野猪膏的人赶山打猎时,腿不酸,跑得快,耐力十足。

  现在,各类野生动物大多列为保护对象,国家明令禁止乱捕 滥猎,猎物平伙逐渐减少。

  [集体平伙}集体打平伙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特别平伙方式。

  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这时期,猪、牛、鱼等都是集体饲养,逢 年过节杀猪放塘起鱼,凡是好分的食物,都是按人头或按工分分 到各家各户的。但碰到有不好分的东西时,就用打平伙的方式来 解决。比如,一头大黄枯掉到壤沟里死了,牛肉可以按比较合理的方式分给各家各户,但剥不净的整架牛骨、牛头、牛蹄是不好 分了,生产队长就会安排人把这些东西弄好煮熟。下午散工后, 整个生产队的人就自带碗筷,集中在公坪或凉庭里打平伙,虽然 肉的数量不够吃,但汤还是足够喝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图的就 是高兴。

  [凑资平伙]这是侗族人最公平、最融洽、最符合各种人群 爱好、最对个人口昧的一种饮食形式。有的人喜欢羊的脑昧,吃 去了擅昧的羊肉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没有吃到羊肉一样,而对于不 喜欢羊腥味的人,闻到羊腥味就反感。有人对狗肉是"闻到狗 肉香,神仙也跳墙",而有的人生来就不吃狗肉。因此,口味相 投的人,凑几个钱买只狗或羊,自己想怎么吃就怎么做,那才是 真正的享受生活,真正的享受口福。

  凑钱打平伙,一般在秋后农闲季节或冬天进行,男女老少都 可参加。只要有人提议,愿参加的人报个名就行。先由几个牵头 的人把狗或羊、酒等买来,大伙动手宰杀炮毛,修理好后,哪家 男女老少都吃的,就在那家煮。当然,不管这家几个人,也是只 凑一份的钱,因为这家是要出油盐酱柴的。烧好煮熟以后,分别 摆放在桌上或火锅里,有的就围坐在火塘边,大家端起满碗的米 酒,在一阵阵"浅啦鸣、饮啦呜"的呼声中,尽兴地品味着酒 的甘醇、肉的清香。后生们往往借此机会,划拳斗酒,比个酒量 高低。

  [玩伴平伙]玩伴平伙的范围比较小,局限于团寨里玩得好 的伙伴。比如上山劳动打得一条蛇、装套套得一只野鸡、几个人 "放"得一巢蜂蜗等,几个相好的伙伴是轮流做东,这一次在我 家里炒着吃,下一次又在你家炒着吃。除了酒大家凑钱买以外, 其余油、盐、酱、醋等,全部由东家供应。侗族人忌讳在家里煮 蛇吃,传说如果火塘上的烟垢掉落蛇汤里,人吃了便会中毒。因 此,玩伴们如果是打蛇平伙,就在屋外空旷地上用石头架鼎锅用清水煮。煮蛇不用任何配料, 一条几斤的蛇,放半斤黄豆一起 炖,肉离骨后适当放盐即可,味道十分鲜美。打蛇平伙时帷 肉、屹汤都要在煮蛇的灶边吃完,不许带回家吃,吃剩的蛇骨利 要用火烧掉才能散伙回家。

  白喜饮食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侗族在庆贺一个新的生命来临时, ‘三朝酒"是办得隆重而热烈,在辞别一个老人生命的时候, ‘丧葬酒"亦是办得隆重而悲壮。过去,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 塞,文化素质低下,经济状况极为贫寒。所谓"自喜"是和 "红喜"大有区别的。因为红喜一般都早就有所准备,物质条件 稍为丰厚些。一旦遇上丧事就难以招架了。有的条件略好的,也 脑有酸鱼、酸肉作为防老应急使用,但必定是有限的。所以白喜 桌上的菜多少是不太讲究的,一般每人限吃一片豆腐、一片酸鱼 和一片酸肉,用一竹签串起来,分发到各人面前,侗家人称之为 ‘串串菜"。桌上摆的元非是一些素菜而已。这种习俗一直沿续 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现在,农村面貌大有改观年

  农民生活条件大大提高,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如今才有像如下功 述的丧葬宴席。在侗家,团寨里不管谁家的老人过世,那是整/卜 团寨的大事。丧葬期间,孝子除了披麻戴孝以外,是不用对丧事 操任何心的,整个丧事由房族长者安排团寨邻里操办。丧葬酒一 般前后三天时间,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侗族有自己独特的丧葬 酒习情。

  老人咽气之时,要放三响"大炮",表示家有老人逝世,同 时火速派人就近通知房族内的人,前来议定后事的安排,如果有 远嫁的女儿,哪怕连夜也要派专人前去报信。孝子则打赤脚,燃 着火把,带上香纸、瓜瓢到河边打水为老人"净身"。先烧香烧纸,然后孝子要跪着用瓜瓢画满水。回家后,用老人原用的洗脸 帕,在水中洗好、拧干,由孝子跪着用帕子从头到脚做三次洗澡 的动作。此后,方可把老人身上的旧衣服脱下,换上原已备好的 寿衣。治丧期间,孝子是忌穿鞋子的,哪怕是严寒的冬天,也只 能穿一双草鞋,里面用棕片包裹御寒,这是表示对已故老人的孝 顺,然后由长子委派一名老练成熟者当丧事总管,再由丧事总管 委派团寨几个年轻人当各丧事小组组长,这样,采购的、伙房 的、打杂的(洗碗洗菜)、挖井的、抬丧的等等,全寨的年轻 人,均被安排在丧事中担任一个角色。 {Ky:PAGE}

  [丧葬酒]侗语称"janl dos huh"。丧葬酒俗称豆腐酒。老 人去世,孝子忌荤,只吃素菜和豆腐。老人去世后,团寨帮忙的 分头要做的事有:报丧组负责将主人所有的亲戚朋友全部报过, 告知他们何日何时送老人上山;采购组负责将办丧葬酒所需的物 资全部采购到位;伙房组负责杀猪炒菜;打杂组负责将不够用的 桌凳、碗筷全部借齐洗净备用;挖井组和风水先生一起,根据死 者的生辰上山择地看山向,确定挖井的地点挖井。这天,所有帮 忙的人也以吃素菜为主,豆腐里掺有少量的猪肉。

  第二天,丧葬酒称这天的餐饮为"寒餐"。这一天,伙房组 的要把红皮、扣肉、酥肉、酥鱼等制作时间长的菜全部做好备 用;打杂组的要将碗筷、小菜、香料全部洗净备用;挖井组的负 责把井挖好;抬丧组的负责搓揉绑棺用的大草绳。为老人送葬的 客人以及他们请来的"鸣响" (琐呐)队,在这天下午和晚上全 部到齐。"寒餐"酒席上的菜肴以豆腐为主,有油炸豆腐、白豆 腐、豆腐炒肉等,每桌安排红皮、瘦肉各一大碗,米酒随意。这 天晚上,所有客人要为老人守丧,七八支琐呐队彻夜吹奏,悲壮 的哀曲响彻云霄。孝子们则请来道士为老人超度亡灵。深夜时, 主人安排所有的客人吃油茶宵夜。

  第三天,是丧葬酒的"正餐"。这天上午,老人要在规定的时辰出枢o出枢时,杀只雄鸡,将血洒在门槛边,然后将棺木抬 出屋。出屋后在老人上山的必经路上为老人举行"开路"祭祀。 在路中央摆一四方桌,上放猪头、酸鱼、糖果等供品,请风水先 生念经引路,鞭炮齐鸣。此时,孝子孝女跪拜哭泣,直至送上坟 山。出枢以后,伙房组在家里准备"正餐"。丧葬酒篷席一般在 送葬的队伍回来之后不久就开席。由于人多,采取流水式就餐。 丧葬泪"正餐"锺席的菜肴比较丰盛,酸肉、酸鱼要在"正餐" 时才会摆上。十多年的脑酸鱼,也是这时候才能品尝得到的。

  陇城、梓坛一带的老人逝世后,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只停放 一晚。丧葬酒的操办和其他地方的侗族基本相同,但送老人上山 以后,舅家亲戚还留下来,由孝子的房族兄弟轮流招待一餐。

  坪阳一带的丧葬酒,与其他风俗区的丧葬酒稍有不同。老人 去世后,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由地理先生指定下葬的日子。少 则两晚,多则四晚。但无论老人停枢几晚,孝子只负担丧葬酒的 正餐和一些散客的用餐,所有来为老人守灵的亲戚朋友,都由负 责操办丧事的总管安排到房族兄弟家里去吃饭。各房族叔伯兄弟 除要送些钱物到主人家外,还要尽自家最大的努力,把家里最好 的菜肴如酸鱼酸肉、最好的米酒拿出来招待客人。亲朋好友多每 家就多分几人,有时一家可能分到十几人。因为一家只负责接待 一餐,因此,直到将老人送上山下葬后,全体亲戚朋友、房族兄 弟才汇聚一堂,热热闹闹吃一正餐丧葬酒。这正餐酒席上的菜有 脂鱼、腊肉、红皮、瘦肉炒木耳、酥鱼块、酥肉、芹菜炒牛肉、 炒鸭、炖鸡、猪脚海带汤、排骨炖白豆腐、油煎豆腐、酸萝卡炒 肥肠等,外加时令小菜,全席安排十多道菜以上。菜的道数只能 为单,忌讳双数。吃完正餐以后客散,丧葬酒结束。这种丧葬酒 的操办方式,当地人叫众人抬一,大房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大大 的减轻了孝子家的经济负担。

  [辞行酒]侗语称"qap oux nyanl"。即回脚的意思。它是侗 家自喜饮食中的独特风俗。母亲去世,办完丧事后孝子邀约房族 叔伯兄弟同去舅家辞行。去时,孝子手提油灯,拿着一把雨伞, 伞上捆一块白孝布,一路呼唤亡者灵魂同去舅家。房成奴伯兄弟 则肩挑酸鱼、猪肉、鸡、鸭、鱼和各种蔬菜、米酒等一起随行。 到舅家后,随行人员还要协助舅家表兄弟尽快将挑去的各种菜炒 熟。然后将菜摆在正堂屋的桌上,正堂上席摆放三只茶(酒) 杯,筛上茶,神鑫上点燃油灯,神位香钵烧三位香后,由孝子边 烧纸钱边呼唤亡者灵魂一同到舅家吃饭。祭祀仪式完后,请舅家 长辈坐上席一起吃。席间,孝子对舅舅逐一行敬酒礼。酒席完 后,孝子又提油灯和雨伞呼唤亡者灵魂回家。如果是父亲去世, 七天忌日内,孝子要邀约房族叔伯兄弟同去已出嫁的女儿家操办同样的辞行酒。这叫"树高万丈,叶落归根",侗语称"hux hail yane heix, neix hal yane dee!" ,意为"父回女家,母回娘家"。 这种习俗,过去在侗族地区曾普遍盛行,意味着舅家和女儿对已 故亡人的怀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这种习俗逐渐地 被取消。因为已故之人的舅家和女儿们在老人辞世时就已经重礼 前往,尔后又按其习俗,父囚女儿家,母回娘家,还要备办酒菜 招待,操办辞行酒,负担太大,又很繁琐。因此,亲戚们一般在 死者丧葬期一次性多资助孝子一把,以减轻孝子家的经济负担。 现在仍行操办辞行酒的仅有少数地区。

  祭祀饮食

  通道俩族社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奉多种神灵、 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是宗教信仰的思想基础。主要有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除佛教外,其他外来宗教在县 内影响力很弱。

  因此,侗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主要分为祭祀祖先、英雄和神灵 等几种。对祖先的祭祀活动由族中长老(寨主)或家中长者主 持,共同祭祀"萨岁",清明节"挂众清"。如家中老人新去世, 则要请道人先生做"道场",为刚故老人"开路",超度其到极 乐世界。对英雄的祭祀一般是各自上香。但杨氏"飞山庙"则 不同,是由族中头人带领进行的。祭祀英雄主要是祭祀孔夫子、 诸葛亮、关云长、杨再思等。因为侗族历来崇文尚武,最讲义 气,对这些历史英雄十分崇敬。通道侗乡随处可见立有孔庙,在 寺庵里,甚至是福桥的神台上,都设有文昌阁、武圣殿,供人们 上香朝拜。还有不少村寨立有飞山庙,供人们祭祀侗族英雄杨再 思。对神灵的祭祀一般由巫师主持。大凡病痛、灾祸、家宅不宁 及发生自然灾害时,人们认为是不同的神灵鬼怪作祟,家长要请来巫师送神驱鬼。

  因各种祭祀活动的不同,随之而来的就产生了与日常饮食息 息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祭祀饮食和吃斋O

  {祭萨饮食]侗族各个村寨都有萨岁坛,信奉萨无所不在, 元所不能。凡节庆年日或外出"为耶"做客,或上山围猎,必 先到萨坛前举行祭祀活动,二般是敬奉油茶,如遇几年一度的重 大祭萨仪式,供品就非常丰富。如坪坦乡高步举行的祭萨除必 不可少的腊鱼、茶、酒外,还要用木桶装水闷杀黑猪,由寨老主 持完祭祀活动后,抬安放萨牌位的轿子在全寨游行,祈祷萨保佑 村寨平安。整个仪式结束后,全寨举行盛大的合拢宴席,各家都 拿出好酒好菜,款待亲朋好友。

  [挂众清哈]通道侗乡有一种在清明节(或前后) "挂众 清",侗语称guav tingp wagx"的祭祖习俗,由族中长老召集 族人在开山远祖的墓地举行大扫墓祭祖活动,参加人员不等, 锅、碗、瓢、盆都带到山上,食品应有尽有,与红喜办酒的区别 一→定要一→道油炸豆腐和清明甜藤粗。每一道菜供过列祖列 宗,鸣放鞭炮后,全体参加"挂众清"的族人共同享用。在祭 祖的同时,也联络全族感情,明确长幼尊卑之序,增强全族凝 聚力。

  {道场饮食]侗语称"keip luh"。家有老人去世,都要请道 人先做"道场",侗语称"weex daoh h xangc" ,为刚故老人"开路",超度老人到极乐世界。为刚故老人做"道场"的时间有长有短,短一→至三天,长的有五至七天,总之要把老人安葬人土 才结束。做"道场"要专设道场神台,摆上三牲及油炸豆腐等 供品,由道人先生念经超度,敲锣、打鼓、吹螺号"开路",孝 子要在神台前跪拜祭祀祈祷,并且在老人未上山人士前要忌口, 只能吃素,不准吃荤,不能在亲人面前公开喝水。否则,传说老 人会腐烂得快。直到道场做完,老人下地安葬后才能开忌。"道场"做完后,孝子把神台上的三牲等供品及礼包送给道士,以 表谢意,并鸣放鞭炮送走先生。

  [祭神饮食]侗语称"toip "cnay ,也称"doul soe "cnay。过去,侗族信奉多种神灵。家中碰到有人病痛,或六畜有什么灾 祸,或家宅不宁及自然灾害等情况时,人们会认为是不同的神灵 鬼怪在作祟。主人要邀请巫师到家来进行祭祀,敬神驱鬼。巫师 到家后,主人要设好祭祀的供桌,备足香纸和脂鱼、刀头肉、酒 等供品进行祭祀,并备好巫师驱鬼用的画符纸、画符水。一切准 备停当后,巫师才在供桌前念经画符,敬神驱鬼。祭祀完毕后, 巫师要根据户主家人病或其他灾难情况,把画的驱鬼符或贴在 大、小门上,或贴在猪、牛栏、家禽圈上,如果是病人,则把符 水让病人喝下。中饭或晚饭,主人要用好酒好菜款待巫师,并把 祭祀用的供品和礼包送给巫师作为酬谢。

  庙会饮食

  在通道侗乡,过去许多寨子,许多姓氏都建有本家的宗祠或 庙宇。如杨氏宗祠、吴氏宗祠、李氏宗祠、陆氏宗祠、龙氏宗祠 等等,内中供奉各寨各姓的祖宗。平时过年过节,各姓氏都要到 本家宗祠去祭祀自己的祖宗;特殊情况下,如家族有什么重大活 动,或是大祭,或是续修家谱,或是处理族内重大违犯族规、村 规的案子,都要举行庙会活动。这种庙会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 行。要说最为普遍、最为隆重的要数杨氏的祭飞山庙会。因本县 境内建有飞山庙的村寨比较多,除在本寨举行祭飞山庙会活动以 外,还不定期地到靖州县的飞山寨飞山庙举行最隆重的祭祖 活动。

  {飞山庙会饮食}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六月六日,很多村寨 都要在飞山庙举行祭飞山赶庙会活动,纪念历史上五代时期驻扎在飞山寨的侗族首领杨再思。传说三月三是杨的生日,六月六是 他的忌日,一年中或三月三,或六月六都要举行一次祭祀活动。 这一天,寨老早早把庙门打开,点燃香案、香炉和神灯,庙前立 两根红色旗杆,旗杆上插彩色三角旗,庙门上贴红对联,场面庄 严肃穆。几名精壮汉子把准备好的大猪赶到庙里宰杀。一切就绪 后,寨老鸣锣喊寨"赶庙会眼!"全寨老少手提香纸蜡烛、米 酒白饭到庙里聚会。祭神时,供桌上摆猪头、猪尾巴等牲供品, 人们按辈分排队肃立,在硝烟缭绕、炮声震天的气氛中,向飞山 神三叩三拜,然后小孩们玩起模拟两军对垒的战争游戏,祭祀仪 式到此结束。然后,寨主把煮熟的猪肉分好。各家提着装菜的篮 子自由选伴组席,三个一起、五人一堆,开怀畅饮。有的地方在 祭祀宴席结束后还请戏班子表演侗戏。

  播阳、地阳坪、芙蓉、金殿一带登飞山庙这一天,先要到祖 先庙祭祀祖先,然后才到飞山庙祭祀杨再思。这一天,出嫁的姑 娘都要回家过节,以示不忘祖宗。

  斋食

  佛教最早于宋代传人通道,到明末清初曾有一个较为兴盛的 时期,直至民国年间仍然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破 除迷信、"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等运动的开展,佛 教寺庵遭到破坏,僧尼全部还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信佛的善男信女又自发地逐 步恢复重建了一些寺庵。但是,从佛教传人通道后,一些信佛的 善男信女从未间断斋食,从而创造了斋食文化。

  斋食,有长斋、短斋、大斋等几种。

  [长斋]吃长斋者为求身体健康或求神保佑全家安宁,在佛 前发过誓,愿一辈子吃斋的人。他(她)们的餐具与家人的分开,主要食品除米饭外,有豆制品、植物油、蔬菜等,但按佛教 戒律规定,蔬菜中的大蒜、高头、葱、韭菜、洋葱属植物"五 荤",无论长斋、短斋均不能食用。

  [短斋]短斋的花样较多,有一月内六天素食为"六斋"; 一月内十天素食为"十斋";有全年不同月份斋戒天数不等的为 ‘观音斋"或"花斋";也有的只在初一和十五吃斋;还有在农 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出家、 成佛的日子里,整村寨吃斋的,所有这些均叫短斋。

  {大斋}大一→般是指由寺、庵的方丈主持的法会、法事等 活动才进行的斋戒。为主寺(庵)邀请邻近寺(庵)的僧尼来 本寺(庵)举办法会,交流佛法,邻近寺(庵)的百姓要吃大 斋;哪个村寨请寺(庵)方丈僧尼为修桥、铺路等较大的工程 举行法事活动,那个村寨百姓要吃大斋;哪个寺(庵)为新塑 ?像开光上殿,寺(庵)所在地的邻近村寨均要吃大斋。 {Ky:PAGE}

  吃大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愿到寺(庵)参加法会、法事 活动的善男信女就在寺(庵)中吃大斋。人数少则成百上千, 多则成千上万;时间少则一天,多则三五天,在寺(庵)举行 的大斋期间,还进行演"侗戏"、唱佛歌等活动。另一种形式是 不愿或不能到寺(庵)参加法会、法事活动的善男信女,则在 自己家中吃大斋。

  到寺(庵)参加法会、法事活动的善男信女都要带上香烛、 香油、果品、大米及斋菜等供品,统一交给法会或法事后勤组一 一登记,并张榜公布。

  法会大斋的饭菜内容非常丰富,花样品种繁多。但是,由黄 花、豆腐、花生米、菌子、粉条、白菜、米饭七样组成的斋饭, 是缺一不可的。其他素菜则多多益善。

  1950年,独岩青云寺举行的一次大法会,热闹非凡。来自 广西、贵州、湖南三省(区)六县的僧尼和佛教信徒近万人, 把整个青云寺和庵堂冲挤得水泄不通。戏班子演了三天大戏,善 男信女唱了三天佛歌。

  合拢宴

  是侗族人民招待客人 的独特宴请方式。来客与主人或三五人,或上百人一起围坐在长 桌上共餐,汉译为"合拢宴"。合拢宴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 是村寨举行重大活动宴会或招待回客人时使 用,有"酸席"、"熟席"之分。二是平时待个别客,没有"抢" 到客人的户端盘陪客o

  合拢宴的地点,如招待个别亲朋,就选有客人落脚家或堂 屋走廊较宽的人家举行。村寨重大活动宴会或招待"W回X V回客人时的合拢宴选在款坪上等宽敞的公共场所,各家各 户拿出饭桌、或用洗干净的木板连在一起,摆成长龙式的宴 席,参加宴请的人员坐到桌席两边,宴席有长几十米至一百余 米。不论是招待亲友合拢宴还是村寨的合拢宴,菜肴、酒水均 由各家各户自办自带。由于餐具菜肴都是大家凑拢来的,所以又称百家宴。

  合拢宴的兴起,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以前有两兄弟,要过河去参加歌会,见无人摆渡,就擅自驾船过河。时值汛期涨 水,河水汹涌,兄弟俩水性不好,又无划船经验,船到河中,心 情紧张,手忙脚乱,小船左右摇摆,俩人掉入水里,危急时刻,上游划来一只小船,船夫见状跳入水中救起兄弟二人,使兄弟俩幸免于难。数年后船夫因事来到兄弟俩寨上,只能停留半天,兄弟俩就各自备上饭菜,带上家人和亲人一起执行贵客,合拢宴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nley" bane" ,端盘之 意。在"weex "keey活动 期间,没有"抢"到客人 的主人,拿出脂制已久的 脑鱼、腊肉,放在盘子 里,用竹篮盛着,并带上 米酒,到"抢"到客人的 家中陪客。因菜以盘盛 之,故名。在"weex yeek"活动中,寨与寨之 间不可能户数完全相当。 客多时有的户可多"抢" 几个客人,而客少时就不 可能户户"抢"到客了。 没有"抢"到客的人家, 在"抢"客时"抢"不到 客,己心感内疚,觉得脸"yen! bane"待客(杨家敏摄)上无光了,总得想点办法尽地主之谊。nley" bane"时视对方所"抢"之客而定,"抢"到老的,就由父母出面 nley" bane", "抢"到年轻的,就由年轻人出面,有时父母nley" bmc"去一家陪客,年轻人还要到另外一家陪客,遇到这情况, 没有"抢"到客人的人家,实际开支比"抢"到客人的人家还要 多。但他们从不计较这些,只要能为村寨做客活动中出点力就是他们的最大心愿,只要不被别人说自己没能耐,就心满意足了。

  合拢宴宴客有“酸席”、“熟席”之别。在“weex yeek”活动中,要集体宴客两次。第一次叫“sigx sems”(酸席),即以酸菜宴客之意,在客人进寨的第二天或第三天进行。菜酒由各户以“yenl banc”的形式贡献。实际上就把各户前几天在家待客时同样的酒菜端到公共场所里,大家一同宴客。第二次是客人要离寨前的最后一次宴客,主寨杀猪宴客,各户不必再“yenl banc”,所有开支由村寨集体统一支付。以炒菜为主,所以叫“熟席”,侗语称“sigx xogx”。第一次宴客比较简单,意在两寨主客见面,互相认识之意。第二次宴客就比较隆重而热烈了。入席前,主寨摆好案桌,摆上供品、香纸,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由客寨主师傅进行。客寨主师走到案桌前,扫视一遍桌上的供品,然后举行祭祀活动。首先请神,所请之神有:飞山威远侯王、南岳中圣大王、五通五显、萨岁、关圣大帝、文昌、判官、各路土地神、上元大公、中元祖父及其他众神,请他们前来保佑,并一同进餐。将神灵请来后,视桌上所摆供品一一进行祭祀。摆猪头,就要念猪的来历款,摆牛头,就要讲牛的来历之款,摆鱼,就要念鱼的来历之款。三样都摆就念三种款词。祭祀完,集体进餐。合拢宴由主寨头人主持,首先端起酒碗唱酒歌致欢迎辞。歌词各地不尽一致,但基本内容相同。大意是:“贵宾来做客,先拿油茶来敬礼,油菜敬客是婆婆传下来的礼节,米酒敬客是公公传下来的礼仪,远方来的客人哟,请喝一碗侗乡的糯米酒,愿我们的友谊像青山一样长久,愿我们的情谊如江河一般长流。“之后,全体起立喝转转酒。喝转转酒还要唱转转歌,一歌师领唱,大家跟着歌师,以手搭肩,围绕长席先由左自右转圈,再由右向左转圈,转归各人原坐位置,再开怀畅饮。”沙拉哟,海拉哟“欢呼声不断,气氛异常的热烈。席间,客寨还要唱赞歌。赞歌的内容涵盖了主寨的全部,依次的顺序是:赞村寨 一一赞鼓楼一一赞福桥一一赞公坪一一赞风水一一赞老人一一赞 妇女一一赞青年人一一赞儿童等等。如"赞村寨"歌:

  水流有源头, 人们有祖宗, 东方人来抬, 西方人来位, 来了三姓不少, 五姓不多,

  合在这里,

  聚在一团,

  同住一寨,

  哭声同样,

  笑貌同型, 外患同忧, 内烦同愁,

  谁人心烦去劝解, 谁有不平,

  甜言蜜语来解忿。 烦恼藏心底,

  笑脸露欢颜。

  跟随大伙谈年华, 贵团贵寨真喜欢。 男女老少都一样, 甜言蜜语心地宽。 白饭同吃甜苦尝, 心心相印如月圆。

  转到合拢宴上,见到桌上摆什么就赞颂什么。边唱赞歌,众人边呼边饮酒。客寨唱完赞歌,主寨则唱酒歌,向客人敬酒。客寨则对唱酒歌,一方答不上或答不对,就要被罚喝酒。

  饮到一定程度,客寨头人示意大家离席上路归家。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