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 舞
通道民族民间歌舞文化极为丰富,有歌舞之乡、侗戏之乡、芦笙之乡、琵琶歌之乡、哆耶之乡、山歌之乡等誉称。
【耶】
耶,又称嘎耶。有耶堂和耶普两种,是侗歌的一种形式,流传在本县中部、西部和南部。
耶堂分男女腔两种。演唱形式多为对唱,如男女对唱,主客对唱等。逢年过节,操办喜事时,歌手们将会自由地组合起来进行演唱。有酒席上唱的,有闲聊时唱的,有在屋内唱或鼓楼里唱的,也有在室外或山上唱的。演唱的内容一般都是从简单的相互问候的开堂耶开始,到相互赞美、相互盘问等复杂的对歌。内容大都是赞美劳动、赞美村寨、颂扬老人、倾诉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等等。耶堂音调温柔细腻,悠扬动听。演唱时男女各二至多人为一组进行对唱,以唱为主,附加表情,很少动作。
耶普是耶的另一种腔调,一般演唱者多为男的。演唱时,演唱者用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左肩上围成大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人领唱众人合,即领唱者领唱一句,众人重唱该句的后半句,一直唱到完。耶普腔调明快,节奏鲜明。耶普以叙述历史、赞美村寨、颂扬老人、赞美新生活等为主要内容。耶词有长有短,长的可达几百句、几千句,说古道今,故事性强,说理性强,很受群众喜爱,是侗族最有代表性的歌舞形式之一。
【歌】
歌,侗族称嘎。通道歌的种类很多,有侗歌、汉族情歌、苗歌、瑶歌等。尤其是侗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较粗犷而又动听的山歌(嘎勤),有温柔细腻的夜歌(嘎宁),有悠扬动听的侗笛歌(嘎基),有宏亮而又委婉的边弹边唱的侗族琵琶歌(嘎琵琶),有铿锵有力的牛腿琴歌(嘎戈K),有深沉而动听的二声部花歌(嘎喉路),有深情动听的双歌(嘎就),有男女谈情说爱的十八歌(嘎十八),还有酒歌、茶歌等等。
特别是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它是侗族祖辈流传下来的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人合唱,多声部合韵的高、中、低音浑然一体,以其合声(韵)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典雅优美而著称,曾震撼过法国巴黎,名扬世界。歌可以童声、女声、男声分唱,也可以童、女、男声合唱。由一人领唱,然后合唱,时而高亢宽广,时而低沉悠扬,不时听到鸟叫蝉鸣、江河奔流、山谷回响的声音,把听众带入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给人一种神奇的享受,进而产生莫名的冲动。
【侗戏】
侗戏是侗族的唯一剧种。通道侗戏剧目很多,来源很广。有根据侗族民间故事、汉族民间故事、侗族琵琶歌改编的剧本。如根据侗族民间故事和琵琶歌改编的《珠郎娘美》、《刘美》、《卜宽》、《卜道乃道》等等。
侗戏音乐清新质朴,优美流畅,特色很浓。唱腔主要有“平腔”、“哭腔”、“仙腔”、“山歌腔”、“琵琶腔”和“哆耶腔”等。“平腔”是侗戏最主要的唱腔,它贯穿全剧的始终。
侗戏唱词的韵律要求很严,很独特。每一段唱词要求尾韵统一,且要押腰韵、连环韵。腰韵就是每一句唱词的中间两字要为一韵,长句还要押两次腰韵。
器 乐
侗族民间器乐有侗族芦笙、侗族唢呐、侗笛、侗族琵琶、牛腿琴(戈K)、木叶以及与汉族通用的胡琴、竹笛、鼓、锣、钹等等。
【侗族芦笙】
侗族芦笙是侗族最盛行、最喜爱的器乐之一。侗族芦笙有八音、六音和三音三种,以三音芦笙为主,现在已发展到多音芦笙。三音芦笙由六根长短不一的芦笙竹分成两排,三根为一列,分别插入木制的且已刳成空洞的“丝瓜”形木合里制成的。这木合叫“巴轮”,巴轮用六到七个篾片编制的圈圈箍紧,在安有簧片的竹管顶端套上竹筒制成的共鸣筒。侗族芦笙音量大而清晰,乐器节奏明快动听。一个芦笙队由数十把芦笙组成,有高中低音,声调十分和谐。如一支30把芦笙组成的芦笙队,编配的比例一般是最高音芦笙(六音或八音)1把,小芦笙(次高音)6把,中音芦笙18把,大芦笙(低音芦笙)4把,特大芦笙(最低音)1把,地筒(单低音)1-2个。
侗族芦笙曲调很多,大致分为信号调(礼节性的,如集合调、出发调、到来调、过路调等等),表演调(伴舞蹈表演)和比赛调三大类。
【侗族琵琶】
通道侗族琵琶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形状近似于三弦。全部是木制的,装有四根弦,四根弦的定音为5 66 3,中间两根弦为同度,这种定音方法使其音色更为浑厚、更具特色,弹奏时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和声效果。
侗族琵琶没有固定曲牌,唱腔韵味大体相似,各有风格,演唱中按照歌词的长短用不同弹唱手法进行弹唱。弹唱侗族琵琶歌,采用本民族语言来唱,弹唱者易唱易记,听众易懂易学,便于流传。弹唱侗族琵琶歌不需要选择场所,戏台上、鼓楼里、桥亭民居、田间地头都可以进行。
侗族琵琶歌的歌词与侗歌歌词、侗戏唱词一样,韵律要求很严。一首好的琵琶歌词,结构非常严谨,大都设有三韵,即正韵(脚韵)、句韵(腰韵)、内韵(间韵),三韵环环紧扣,念起来朗朗上口,加上琵琶伴唱,更是优美动听,使人陶醉。
【侗笛】
侗笛是侗族青年喜爱的民间吹奏乐器之一,其形状近于箫,但吹气口与箫完全不同,长度比箫要短,音色比箫清晰明亮。侗笛多半在夜间吹奏,有伴着侗歌吹奏的,有单独吹奏的,单独吹奏,作器乐曲欣赏,更需要有高超的吹奏技巧。
侗笛可以与侗族琵琶,侗族芦笙等民间器乐一起合奏,可为侗歌、侗戏伴奏,效果很好,是侗族歌舞、侗戏伴奏乐器之一。侗笛曲调没有固定的曲牌,吹奏侗歌时有一段比较动听的引子,且因吹奏者的技巧高低而不同。
【侗族唢呐】
侗族民间吹奏的唢呐形状和汉族唢呐完全一样,有大有小。民间吹奏一般两支唢呐为一组,有音高一样的两支唢呐齐奏,也有音高相差八度的大小唢呐一同吹奏。侗族唢呐多半在红白喜事时吹奏,特别是农村白喜用得最多,一场白喜事,富有的人家会请来三、四对唢呐,一连吹上几天几夜。
侗族唢呐曲牌比较多,其名称和吹奏风格各有不同。如《进屋调》、《迎客调》、《送客调》、《接担调》、《抬葬调》《送行调》、《哀调》、《喜调》、《大开门》、《小开门》、《喜迎门》等等。
【牛腿琴】
牛腿琴是侗族特有的弓弦乐器。样子与小提琴类似,弓放在外边,有双弦,弓摩擦弦就可发出低沉悠扬的琴声。常与琵琶琴一起为唱歌伴奏。形似水牛的大腿,故名牛腿琴。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石庆玉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