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是侗族妇女手工编织的传统家居服饰用品和装饰工艺品,她们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以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造型的图案、生动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比强烈的色彩、尊贵凝重的使用品味和古朴率真的民族风格,侗锦跻身中国著名织锦的行列。今天,多数居住在村寨、牙屯堡的侗族家庭依然拥有被当地人称作“陡机”的织锦工具。在劳作之余和农闲季节,侗族妇女摊开丝线,架起陡机,从事艰辛而耗时的纯手工的侗锦编织。
编织一幅完整的侗锦,要经过轧棉、纺织锦线、织锦、绘制图案等多道复杂的劳动工序。集绣、挑、雕、补等手工艺于一体。侗锦图案的线条都呈直线,常见的有人字形、十字形、口字形、之字形、米字形、万字形等。侗锦的花纹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月季、玫瑰等;有鸟兽形,如对凤、鸳鸯、麻雀、春燕、牛羊等;有器物形,如花桥、鼓楼、月亮、星星、水波、银钩等;还有几何图案,色彩绚丽,图案大方,结构精密严谨,图案精美雅致。有棱形、四方、圆、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内容丰富,反映自然化育的远古神话传说、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乡情风物主题等等。
这些经过勤劳聪慧的侗族女性构思设计的侗锦图案,取材于山区日常生活场景以及远古图腾神话故事等,组成一幅幅简练生动、寓意深刻的画卷。侗锦品质经久耐用,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过去,侗锦主要用于衣裙、被面、门帘、背包、胸巾、枕头、头帕、绑腿、侗带等织物的面料和镶边的辅料。侗锦还是传达侗族青年的爱情信物: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女方用侗锦作为信物赠给男方,表爱慕之情。
传统的侗锦有彩色与素色之分。用黑线和白线织成的侗锦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混合织造成的侗锦称为“彩锦”。素锦素雅淡定,彩锦五彩缤纷,都具有赏心悦目的观赏性和舒适耐用的实用性等特征。侗锦的用料大都是自纺自染的棉布、麻布、棉线、麻线等。用于刺挑的彩线、彩绸、镶嵌用的玻璃珠片、玉石等贵重材料,则购来后自行加工。根据用途,侗锦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日用锦分为12种类型,如被面、垫毯、衣服料布、头帕、背带、盖布、绑腿等。寿锦专门用于老人死后垫棺,法锦则专门用于祭祀时作为挂单和祭师披挂的法毯等。
因此,侗锦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生死祭祀等人生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承载并延续着侗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反映侗民族的观念形态、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避凶趋吉、消灾纳福和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民族文化心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体现人类童年记忆和民族心理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共通性,受到不同国度人民的认同与青睐。因此,今天的侗锦虽然已从侗族同胞的穿、戴、用等日常生活领域淡出。但是,一个全球的高端市场向古老的侗锦展示着无穷的商机。今天的侗锦不再是封闭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品或替代品,而成为城市高端消费群体提高生活品味的民族服饰材料、装饰品和文化产品,成为引发家纺行业的主料、辅料创意升级、家居服饰产业创新的重要支点。 {Ky:PAGE}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生态环境、人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文明进程中,作为体现自我认同,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价值和意义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普遍强调,经济与文化互为依托的成长关系从未象今天这样被普遍重视。侗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融入现代,融入世界,已成为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体现侗族文化独特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沟通世界的文化纽带和时代语言。
通道山川秀美,生态宜人,森林覆盖率达77.7%。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具有浓郁侗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得到蓬勃发展。侗锦、侗族服饰等民族工艺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随着县委、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我县旅游产业呈现勃勃生机。据统计,每年来我县旅游的游客达到50万人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需求,开发侗锦产品、侗族服饰等民族工艺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通道县作为湖南省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原生态侗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工程项目,有利于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所重点扶持的方向。
2、有利于发掘、整理、保护、传承侗族文化原生态文化,充实对侗族文化历史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3、有利于配合现有旅游资源来带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各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它没有工业污染,是一个绿色、环保产业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打造侗锦品牌,建立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侗锦织艺发展生产基地、侗锦博物馆。一是强化宣传,不断提高侗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拓展侗锦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的知名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举办了大型芦笙节、大戊梁歌会、侗锦展销会等大型活动,另外先后精心挑选侗锦产品,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 节、(2009)第四届首尔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海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2010年国粹精华----民俗文化节、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参加上海世博会、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等大型文化展会,使侗锦成功亮相国际市场,赢得了无限商机。二是强化传承,不断增强侗锦文化的生命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推荐与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积极争取,通道县侗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粟田梅成功申报国家级侗锦织造技艺传承人;积极培养侗锦织造传承人,先后举办两期侗锦织造技艺培训班,来自牙屯堡、播阳、县溪等乡镇600余织锦艺人参加培训。三是不断加强侗锦产业化建设。先后组建了第一家集生产、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侗锦坊——雄关侗锦坊和通道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农村织锦艺人分散制作,统一收购、为农户增加收入,激发广大妇女织造侗锦的积极性。四是建成我国首家侗锦博物馆。侗锦博物馆秉承侗族建筑风格,总面积为110平方米,共有侗锦图片展区、实物陈列馆和工艺品商场三大区域,馆藏侗锦200余件。侗锦图片展区和陈列馆面积90平方米,主要展示侗锦图片,陈列具有代表性的侗帕、侗帽、侗衣、侗带等各类侗锦实物精品及侗锦织造工艺流程;内设工艺品商场面积20个平方米,主要销售侗锦工艺品。现在,通道侗锦在国内、国际已形成一定知名度,产品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已成为通道的一张文化名片。
第二阶段:侗锦产品的研发。成立专业研发机构,组建专业研发队伍,加强对产品质量、式样、花色、工序、包装等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侗锦产品的观赏性、实用性和市场生命力。 {Ky:PAGE}
第三阶段:产品的营销策划、宣传广告及销售网络建设。据权威部门统计发布的数字,仅通道县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客人次近50余万人次,且增长率为20%左右,按目标消费人群10%即5万人次计算,每人消费100元,就有500万元的利润,加上桂林、怀化旅游市场,前景不可限量。有前二个阶段的顺利实施,第三阶段的投资主要在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的宣传力度上,品牌无形资产的投入打造,有利无弊,生产环节的投入采取订单式生产,可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三阶段每个环节的市场风险都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侗锦织造培训和侗锦产品的研发基地建设
总投资200万元,争取上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6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一是建设培训基地总投资100万元,主要包括培训场所建设,培训设务采购。二是成立专业的侗锦产品研发机构总投资100万元,组建专业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办公场地、研发设备采购等。加强对产品质量、式样、花色、工序、包装等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侗锦产品的观赏性、实用性和市场生命力。
建设侗锦公司
投资估算总额为950万元人民币,企业自筹,上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0万元。
项目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家纺产品、旅游产品、服装以及家庭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以及大批农民就业问题,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问题。通道县大批农村侗族妇女掌握侗锦织造技艺,建立侗锦织艺发展生产基地后,可以让广大侗族农村妇女发挥自己的手工特长,在农村既不误生产、生活,又创造经济效益。农村妇女不用走出家门、离开家乡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带动全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对传承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