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来湖南西部山区的通道县走过的文化人,回去大致都会抑制不住要发一通赞美的感慨。若是能写的,不记下点什么,恐怕自己都会觉得会对不住自己的感觉。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有了这些文化人的由衷而心怀敬仰的表白,面对一堆美好,你无法不肃然起敬。我断然是不敢随便评价这么一些发自真诚内心的出色文字的。主编者让我写一篇叫做“序”的东西,大致是因为我与通道这个地方的联系可能比较密切一些。
九年前,根据我的一篇叫做《那山 那人 那狗》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通道开拍。我当时对我写下的这个散淡的故事能否弄成电影表示怀疑,所以导演邀请我去拍摄地看看时,被我委婉地拒绝了。后来这个电影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尤其在文化和艺术都高度发达的日本国被看好。日本人看好这个片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的父子情深和敬业精神。二是极其美丽纯净的自然风光和风情民俗。看来这个电影的成功,离不开通道给予的自然风光和风情民俗。影片在日本引起注意后,有不少痴情的观众一度申请想组团来拍摄地看一看,后因一些其他原由不能成行,留下不小的遗憾。我的小说背景设定于湘北老家山区,而导演却要选择在湘西的通道拍电影。凡此种种迹象说明,我不去看看丰富了我的作品的地方,我便会受到有如忘恩负义之类的道义的谴责。
当我走下银幕印象步入通道的现实境地时,我明白了会看戏的日本人为什么想要远涉重洋再来观赏现场。电影导演为什么会选择在此完成他的艺术梦想。我感觉到电影录下的,不过是通道山水人情的一些散碎的片段,不过是百花丛中的一个花瓣,远远不能代表通道的经典,而即使这样,也足以让人们会深深地记住一个叫做通道的地方。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对于通道的俊美山水、侗族村寨、民风习俗、历史的光环、现实的鲜活等等方面的描述,已是面面俱到,丰富生动,使我不能再寻出多少像样的赞美句子来。此时我最想说的话是:我们国家,我们湖南,能在通道这个地方如此集中地保留下来一片令人眼热的美丽,是家国之幸事,是文化之幸事,也是发展之本钱。我想这些文化人的笔墨之望,词藻之求,是渴望这份美丽能保留长久,发扬光大。当然,谁都会这么想,这么说,想也容易,说也容易,可保鲜美丽却是一个极不容易的课题,但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将天地之美、自然之美视为人类共同的血肉和灵魂,也就不难。如同一个人,哪怕掉了一根头发他都会在乎,都可能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又怎能不会竭尽全力去保卫血肉和灵魂的美丽。
通道地方,绝不是日本国的电影观众、一个或几个导演、一些文化人叫好就了得的地方,我想。
(作者系著名作家、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彭见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