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旅游外事侨务局成立于1996年6月,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根据通编发【1998】11号文件升格为正局级事业单位,是县人民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正科级事业局。现有在职在编人员26人,其中局机关11人,县导游管理培训中心9人,县旅游质量监督所3人,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人。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10人,占39%;专科学历12人,占47%;中专及以下学历4人,占16%。旅游外事侨务局现设有办公室(外事侨务股)、市场开发股、行业管理股、导游管理培训中心、旅游质量监督所共5个股室,县导游管理培训中心、旅游质量监督所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局下属二级机构。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在全局上下认真组织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活动,按照创“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服务”的要求,全力打造“效能型、活力型、务实型、创造型”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 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等,近三年共获得“全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红旗单位”等各级表彰奖励20多项。
一、突出创建的主动性,建设“效能型”单位
1、加大领导力度。我局把文明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局长杨秀松同志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龙开武同志任副组长兼创建办主任,局班子成员为成员。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抓,各股室具体抓,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创建体制。
2、规范单位制度。根据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和我局实际,今年以来,我局制定了考勤管理、财务、公文处理、档案、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13项制度。在工作中,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建立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办事的单位和群众,同时从旅游行业实际需要,建立了黄金周、节假日、特殊时期及周末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3、建立考核机制。我局坚持以健全的文明创建工作考核机制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年初制订了《通道县旅游局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并下发至各个股室,年终由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考核评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先评优。
二、突出创建的主体性,建设“活力型”单位
1、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我局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强抓业务教育,积极组织新进人员学习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另外,我局还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2009-2011年先后选派6人参加省、市举办的星级宾馆岗位经理、旅行社计调经理、黔湘粤地区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师资及景区管理员培训班等,同时选派3人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科干班、中青班等。
2、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由我局党支部牵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七一”期间,组织全局人员到长沙、韶山等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洗礼。局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工会组织的“五一、五四趣味活动”,对婚、丧、病、困的干部职工进行慰问。妇委会组织女职工每年开展 “五好文明家庭” 评选活动,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三八”妇女节组织党员干部赴贵州雷山千户苗寨考察学习等活动。
三、突出创建的形象性,建设“务实型”单位
1、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局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县纪委安排部署的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党组书记杨生来同志主持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全局党员深入剖析自身党性建设。几年来,我局没有接到一封关于党员干部廉洁问题的举报信或举报电话,没有发现一起违纪违规行为。
2、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结合行业实际,我局坚持把“想群众所想,想游客所想”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游客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局党组成员经常深入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旅游企业对全县旅游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局作为扶贫后盾单位,近三年来落实了扶贫资金5万余元,并赞助其他乡镇村、组资金10万余元。 {Ky:PAGE}
3、着力创建文明行风。一是创优环境。多次组织旅行社、宾馆、景区召开行业协调会议,进一步理顺我县旅游行业内部发展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模式,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开通了侗乡旅游网,统一制作了旅游投诉牌10块,对全县近15家旅游企业进行了大检查,发出整改通知单4份;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0余人次。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来通游客满意率高达95%以上。二是树立典型。通过举办“七彩侗乡”旅游形象大使及金牌导游选拔大赛,优秀导游词征集大赛,旅游歌曲征集大赛,皇都路灯设计大赛,中国通道万佛山-侗寨全国摄影大赛等活动评选出一批热爱旅游事业的优秀人才。并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通道侗族自治县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评选出一批先进旅游企业、单位及个人,进一步促进了旅游行风建设。
4、着力改善办公环境。今年我局办公楼搬迁至湘运公司原办公楼,并对办公楼进行了重新装修,购置了新办公桌椅、书柜、电脑等,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及办公条件。为深入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我局做到办公环境三统一,即统一办公桌椅,统一书柜,统一摆放办公设施,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制定了日常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打扫,定期检查,要求各股室确定专人坚持每天打扫办公室,周末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
四、突出创建的实效性,建设“创造型”单位
我局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创建“中国侗族文化风情休闲旅游名县”为旗帜,全力打造“哆嘎哆吔,欢乐侗乡”旅游形象,促进了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5.7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639人,旅游团队342个,实现旅游总收入2.61亿元,分别增长18%、90%,已分别超额完成年初目标的10%、9%。
1、坚持政府主导,提振市场信心。通道旅游起步于1996年,发展于新千年。特别是县委、政府确立“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后,旅游产业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思路,优化了工作格局,强化了组织领导。通过我局多次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旅游项目建设集团,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题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召开全县旅游誓师大会,设立旅游专项资金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把旅游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振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发展旅游的信心。
2、坚持项目带动,加快产品建设。今年我县共有8个旅游建设项目,总投资63227万元,截至11月底,8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2082万元,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坪坦侗寨旅游开发、“通道转兵”红色旅游纪念地建设等项目都得到了实质性推进。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县级临时游客服务中心正在装修设计,年底可投入使用。完成 “侗乡风情”特色产品商业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国(省)道、县道及景区点旅游标识标牌的建设,县城及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厕已投入使用,教育宾馆及东鑫宾馆正按三星级标准整改,通道宾馆正在改造,四星级宾馆建设正进一步招商引资中。
3、坚持大力促销,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加强市场客源地营销。重点挖掘桂林、怀化等目标城市潜在的客源能力,积极融入桂林旅游圈,于2010年成立旅游集散中心桂林办事处,并不断加强通道驻桂林旅游办事处工作力量,在怀化高速路口设置固定宣传广告牌,同时,积极参加西安、桂林、张家界旅游博览会。二是启动节事促销。成功举办我县第二届侗锦大赛、大戊梁歌会、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挂牌庆典暨“哆嘎哆吔,欢乐侗乡”休闲之旅活动、“走进万佛山-侗寨”文学笔会及芦笙艺术节等。三是深化媒体合作。引进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旅游卫视、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等高端媒体,以及与《今日女报》、怀化市人民广播电台、怀化市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四是开展特色宣传。不断创新我县旅游宣传品,完成独具侗乡特色的桂林国际机场登机牌,编撰万佛山画册、通道旅游手绘地图,刻录全新通道旅游宣传光碟,制作旅游手提纸袋、易拉宝、旅游宣传座牌等。五是开展景区品牌创建工作。启动了湖南通道“侗族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积极开展“3521”创建工作,已完成创建省旅游名乡黄土乡、创建省旅游名村皇都侗文化村的迎省检工作。皇都侗寨作为特色旅游名村已入列2011年怀化市“3521”旅游创建工程首批验收合格单位。
4、探索经营机制,推进区域合作。按照“市场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思路,2010年我局在县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江西婺源、贵州雷山千户苗寨、海南、广西龙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形成组建旅游公司的方案提交常委会研究,并成立了政府独资的通道哆嘎哆吔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公司)、皇都民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子公司)、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开发有限公司,总公司负责全县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等工作,通道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一体化。同时,通过考察学习起草并出台了景区建设经营管理及收益分配协议,进一步健全分配机制,为引进战略投资商打下了基础,为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扫清障碍。我局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桂林旅游圈,2010年我县与桂湘两省四市四县签署了“中国·大桂林旅游桂湘原生态风情节”协议,并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桂林办事处,今年借助旅游集散中心桂林办事处为平台,进一步将我县旅游线路推向桂林市场, 1-10月从桂林至通道旅游的团队有62个,共计1915人。
我局将以这次文明单位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大力度,再做努力,力争争创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