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高坪信用社主任 黄春发
他的一双手曾经在出纳、复核、会计、信贷员、信用社主任等岗位上挥洒过无数汗水,他的一双大脚走遍了苗乡的每一个村村寨寨。他抱着火一样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广大苗乡人民,奉献给了信合事业,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苗乡人民的赞许。他就是大高坪信用社主任---黄春发。
大高坪苗族乡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西部,距县城78公里。境内地势陡峭,山高岭峻,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最高的大高山海拔1077.9米,是通道县海拔最高的乡镇之一,素有“通道西藏”之称。全乡面积27.9平方公里,辖4个村,有24个村民小组,803户,3608人,少数民族人口共3453人,占总人口96%,其中苗族3295人,占91.3%。由于路途偏远,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经济相对落后,一度成为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2011年初,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服务的有关精神,解决贫困边远山区基础金融服缺失问题,2011年12月7日大高坪信用社恢复成立,县联社任命黄春发为大高坪信用社主任,主持全盘工作。在此之前黄春华主任就一直负责播阳信用社大高坪苗族乡片区的信贷工作。现在网点恢复,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百废待兴,他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大高坪苗族乡的交通不便,所有的工作全靠一双脚。他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跋山涉水,走遍了大高坪苗族乡的山山水水,摸清了全乡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农村大多都是早出晚归,白天家里基本没人。为了掌握情况,了解民情,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带领社里的员工走村窜户。当别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要对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在他的带领下全社员工辛勤努力、真情付出,使大高坪信用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截止到2012年12月底,该社各项存款净增93万元,福祥卡收入0.26万元,贷款净投放190万元,不良贷款净压10.9万元,不良贷款控比2.47%,贷款利息创收7.4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100%。
加强管理,诚心于民
自担任信用社主任以来,他发现职工们面对大高坪乡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10年农业总产值3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9元,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差等等情况心里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有的职工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在工作中,在每月的例会里,或是个别的谈心中教育职工要正确对待困难,帮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他经常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进行“爱社如家、社兴我荣、社哀我耻”的教育,把“让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他带领着员工以超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满腔的热情,秉承信合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投入工作。
他强调务实“务抢抓机遇之实,务只争朝夕之实、务争创一流之实、务科学管理之实”,他充分调动职工吸收存款的积极性,人人都站在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存款工作,不论份内份外,班上班下,都把动员和吸收存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贷款方面,他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原则,争取每笔贷款做到:“放得明白、用得合理、还得痛快”。对每一笔贷款,他都要求自己做到对农户贷款对象、用途、数量、利率、还贷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到“合格贷款条件者,及时发放;不符合贷款条件者,坚决不放”。同时向农民朋友公开承诺:“要现金给现金,要转帐给方便”。通过规范的流程,阳光的操作,人民群众对此非常满意。
他还印发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并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措施,使支农工作社会化、阳光化。春贷发放完后,他都会搞一次“春贷回头看”督促检查工作,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走访村组干部和广大贷户,检查贷款发放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资金运用是否恰当,边检边改。
扶贫帮困,服务农民
“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务”,他经常跟员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时时刻刻牵挂着百姓,心系苗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奔波忙碌。通过调查,大高坪苗族乡非常适合种植百合,且种植技术相当成熟,许多农户想扩大种植面积,但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他们。当得知这种情况,他为农户打开方便之门,及时上门为广大农户办理借贷手续,仅2012年就发放种植百合贷款62万元。
“服务跟着农民走”,这是他对每位员工的要求。工作中,他要求员工对待农民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大高坪信用社建成后,解决了苗乡人民存款、取款难的问题;解决了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难、办理农村合作医疗难、领取粮食补贴难等问题。改变了该乡由于没有金融网点,苗族群众取款汇款都需要奔波数十里路,到邻近的播阳镇、牙屯堡镇农村信用社办理的现状。同时,他还通过上门宣传,让外出打工的人员将资金存入信用社,在家门口就能取现金的观念,给苗乡人民传递了一份温情。
近年来,大高坪苗族乡群众通过外出打工,学到了一定技术,积蓄了一定资金,纷纷想回家创业。他组织员工积极宣传和介绍本地的发展变化、发展规划及良好的创业环境,逐步引导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为回家创业的农民提供帮扶资金,做好参谋。之前大高坪村村民吴通华返乡自主创业,建起了大高坪乡至建乡以来的第一家牲猪养殖场,得知他资金周转困难,黄主任特地上门了解情况为他提供了10万元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现在养殖场逐步走向正轨。吴通华见谁都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农村信用社真的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呐”。
细心工作,化解风险
大高坪信用社成立时,播阳信用社和牙屯堡信用社移交的贷款总额为18万元,其中不良贷款16万元,现在仅存不良贷款5万元。在上门清收不良贷款时,他要求自己事前要了解掌握情况,工作要细心,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得体,催收要耐心,及时收回不良贷款。譬如,大高坪乡村民吴家杜于1999年在信用社借款4000元,借款时填写地址是黄柏村2组人,经过走访调查终于弄清吴家杜实为大高坪村3组人,在广东打工已经有十余年,只有其哥哥在家,他多次组织人员上门催收未果,于是他便有事没事就上门跟他哥哥聊聊天,帮忙干干农活,逐渐取得他哥哥信任,终于他哥哥答应电话联系吴家杜,并且通过一番细心工作,终于说服其本人,将钱寄给其哥哥,通过其哥哥还清了全部贷款。
尽管开业仅一年时间,但贴心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已让大高坪信用社成为当地经济生活重要支柱,回想信用社开业一年多以来的日子,黄春发说:“我只愿做一名合格的信合战士,坚守岗位、坚守寂寞、心系百姓,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播撒种子,服务百姓、服务三农,为信合事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范娟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