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县公路局原陇城道班班长、退休工人卢云来
卢云来,男,汉族,1949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洪江市雪峰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时父母先后去世,成为孤儿,是在政府和亲属的抚养,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养路工。他从小就怀着对党的深情热爱,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热爱祖国和人民,倾心奉献社会。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公路部门基层第一线,长年坚持做好人好事。1998年,年近50的卢云来放弃进洪江市机关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边远落后、艰苦的通道侗乡陇城道班当一名养路工。多年来,他以雷锋为榜样、刻苦钻研、忘我工作、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通道的公路建设和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县表彰112项,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怀化市十大新闻人物”、“通道县道德模范”,被通道人民誉为“侗乡山寨活雷锋”。
二月十一日,农历大年初二,细雨蒙蒙、阴冷阴冷。上午一大早,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头,来到位于通道县城双江镇迎宾街的县肉食水产公司居民小区院内“唰——唰——唰”地清扫着一堆堆过年燃放的炮屑和垃圾,将脏兮兮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知情的人,以为是哪里派来的老清洁工,过年也不休息,但常住在院内的人们一眼就认出来了,对他无不露出敬佩的目光。他,就是“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通道侗族自治县原陇城道班班长、退休工作卢云来。
雷锋——人生的路标
卢云来,1949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洪江市雪峰镇两溪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那年,他父母因病双亡,成为了一名孤儿,是当地的党组织和政府将他养育成人,免费送他上学读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无比热爱的深情,立志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犹如一声春雷滚动大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事迹激荡着卢云来的心。也许是他和雷锋一样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同为孤儿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抚育下成长的缘故吧。14岁的卢云来对雷锋特别喜爱,他被雷锋事迹深深地吸引住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雷锋的故事,决心以雷锋作为他人生的路标,沿着雷锋的路走下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8年2月,卢云来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道班养路工、公路机修厂保卫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等职。1998年,他所在的安江公路机修厂撤并,上级根据他的历年来的突出工作表现,考虑到他患有严重胃病,决定将他安排到条件较好的洪江市公路局机关工作,但卢云来想到自己是党培养起来的国家职工、共产党员,不能贪图安逸享受,当他听说边远的通道侗乡条件艰苦、人才缺乏、工作落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时,便一纸报告交上去,主动向组织请缨,要求到边远的通道县陇城道班工作。 {Ky:PAGE}
陇城,侗语为“大山深处”的意思,地外与广西毗邻的八斗坡山脚下,距怀化市有250公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陇城道班担负着209国道14公里的养护任务,该路段地形及气候复杂、坡陡路弯、沟深路险,养护难度极大,路面质量很差,过往司机流传着顺口溜:“车子跳,陇城到”。陇城道班一直是局里的后进单位,从来与先进无缘。上级安排卢云来担任陇城道班班长,他一到任就向县局领导立下“军令状”:“我决心使道班一年变一个样,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创先进,明年创十佳”。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他经常吃在工地,风雨无阻,每天上路不下10个小时,节假日从不休过假,带领全班同志向坑坑洼洼的路面开战。针对油面严重老化的道路,他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改变传统养护方法,使路况路容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有一次,为了能抓住天气好转的机会,他带着手电筒,独自一个通宵刷行道树200多棵,被当地群众称为“夜班长”。1999年8月,他在上班中腰部被车撞伤,痛得冒冷汗,但他找来几块风湿膏,又忙他的工作去了。20天后,县公路局组织职工休检,才发现他背部有3根肋骨骨折,第6根肋骨下移位0.5厘米。这样严重的伤痛,他竟然不吭一声!局领导得知后,要他住院治疗,他没有去,只有到中医院买点草药敷上,坚持边疗伤边工作。班里的同志都说:“卢云来是一个要工作不要命的蛮班长”!6年里,他凭借自己的以手,给深山公路改弯15处,开挖土石方5000多方,加宽路面800余平方,为国家节约资金10万余元。在他和同志们的精心养护下,陇城道班工作面貌彻底扭转。工作评比年年全县第一,并且多年获得了怀化市局“十佳道班”的殊荣。
“道班就是我的家”
卢云来刚来的时候,陇城道班破旧不堪,房屋墙壁脱落,到处漏雨,职工人心思走,他决心要改变这个环境,给职工营造一个象样的“家”。他没有向上级要求资助一分钱,将自己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全都搬出来,供大家用,并且个人出资5200元,买来配料与班里职工一起将房子修整好。第二年又出资4600元把会议室铺上地板砖,挂上窗帘布,买来组合柜、茶几、沙发,还安装了电话,接下来的几年,他每年都出次4000多元,用于道班职工生活设施的改善。卢云来自己生活简朴、烟酒不沾,他的工资收入除用于和买胃药外,其余部分都用于道班建设和支助他人。1999年,县局实行工资改革,对25年工龄以上职工每月增加补贴160元,卢云来将补贴工资全部捐出,作为道班奖金发放给职工。平时上面发的半年奖、年终奖和劳模奖,他从来有留给自己,全部拿来“弃公”了。由于个人工资不够,为了集筹扣资资金,他甚至将女儿打工寄给他的钱也贴补到道班建设上。六年中,年工资不到2万元的他在道班建设上就投入了4万多元。职工们清楚,这部分钱是卢班长省吃俭用,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为了道班,他几乎倾其所有,甚至不惜个人借债,他至今还欠亲戚朋友的1万多元。同事们都说:“你记个帐,以后好算”。他却笑着说:“道班是我家,我不能跟自己家算账”。卢云来爱班如家,平时看到山上路边有好看的花草,就挖回班里栽种,日积月累,陇城道班由一个破烂不堪的院子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单位。
卢云来有过3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因嫌他收入低、少顾家,在他39岁那年离开了他;第二任妻子是在好心人撮合下才与他结婚的,1998年他调通道后,把全部心思放在养路上,年年春节主动留守道班,平时也很少能回家,妻子对他不理解、不满意,于是给他摊牌:“你是要路还是要家”?他说:“路和家我都要,但要以路为主”。妻子拗不过他,与他离了婚。为了公路养护事业,为了道班的建,他只好把这份痛楚深埋在心底。他选择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将自己的心血和厚爱献给了道班这个大家,因为道班就是他的家。有许多人说,卢云来真“傻”,“傻”得让人起敬,“傻”得叫人感泣。 {Ky:PAGE}
扎根侗乡山寨的“活雷锋”
陇城道班的所在地陇城镇是一个民族特色浓厚的纯侗族地区。卢云来作为一个外来的汉族职工,刚来时,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但他却将侗族同胞视为自己的亲人,将一片爱心献给了通道侗乡这片土地上。他时刻以雷锋为榜样,通道侗乡到处留下他助人为乐的足迹。2002年5月,为支持全县召开“普九”义务教育活动,他个人向陇城信用社贷款1000元,捐给通道三中作为普九教育基金。2003年7月8日,独坡乡遭受特大洪灾,他捐款捐物1000余元。2003年春节,怀化市总工会给他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他一分不留地送给了县溪敬老院。坪阳乡新寨村搞新农村水利建设,缺少水泥,他捐助了5吨水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又多次捐款800元。坪阳乡老寨村吴娟丽同学,因父母长期生病无钱上学,卢云来每年坚持为她支助学费。多年来,接受过他的帮助的人不下300人次,累计资助资金不下10万元,至今他仍同时资助了5名学生读书,每年捐资不下6000元。通道三中吴晓同学在给卢云来的留言中写道:“我从小听说过雷锋的事迹,但我们无法见到雷锋本人,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的形象,你就是当代的“活雷锋”!我们一定要以你为榜样,做一个乐于助人、刻苦学习的人”。
卢云来热爱这里的侗族人民,扎根在侗乡的土地上,他不仅自己舍不得离开通道,还将自己的女儿也嫁给陇城的侗家小伙,卢云来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致力于通道的社会发展事业,深深地感动着通道侗族人民,谱写出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之歌。他得到了通道人民的高度赞扬和喜爱,每逢过节,当地侗族群众争纷相邀请这位汉族“嘎老”(侗语:老人家)到家中做客,以示对这位好心人的敬重。
晚霞丹心撒余辉
2005年12月,卢云来退休,本可休息了,但他却退休不离岗,他的心永远离不开侗乡这块土地,他不但没有休息,反而更加卖力了,他更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民人服务之中去。2007年4月,由于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一致推选他当陇城镇居委会主任和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继续用自己的余热奉献给侗乡,继续做他一生做不完的好人好事。
陇城镇老寨居委会成立缺少办公设施,他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挤出7000元添置了沙发、茶几、办公桌椅、电扇等等。
2007年“六一”儿童节,也是通道县幼儿园成立50周年的日子,他为孩子捐献了500元的鲜花。 {Ky:PAGE}
2008年初,通道突遇百年罕见的冰灾,县城停电、停水20多天,县公路局办公楼卫生间推满了大便,他看到后立即用稻草绑在脚上,每天踏着厚厚的冰雪去河里挑水,将整栋楼的卫生间冲洗干净。
2008年4月,卢云来到县里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听说临口中学的石友桃同学是个孤儿,由一个70多岁的年老多病的爷爷抚养,生活十分困难。散会时,他把自己得到的200元奖金,托人送给了这个学生。
同年,陇城镇创建家长学校,卢云来不但积极参与镇家长学校的筹办,还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捐了3600元作为办校经费。
2009年,通道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他捐出了800元维修陇城镇政府院内的垃圾箱。同年6月,县公路局奖励他优秀党员奖金200元,他全部捐出,为局里购买了30个垃圾桶,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县卫生县城的建设。
独坡完小位于三省坡山下,远离县城70多公里,校舍破旧,设施落后。2010年春节,卢云来拿出1000元退休金,捐给学校改善校园环境,并且还前去该校参加义务劳动。
陇城镇关工委办公室改建,他又捐了3600元,将办公室修葺一新。
县一完小校园里花草长虫了,卢云来做起了绿化工,义务地修剪、施肥、打虫,校园花草环境焕然一新。
2012年4月5日,县里筹建人民风雨桥,他又捐出了500元。
多年来,卢云来一直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为社会为人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工资不高,爱人也没有工作,家中值钱东西就是那套旧沙发和1台1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他没有自己的住房,至今还租住在单位的一套二居室的旧房里。他体重不足45公斤,且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自从到陇城道班后,无论逢年过节或重大节日,他都主动留下来守班,连续9年没有回家过年,仅1998年-2007年9年加班1180余天,相当于9年干了12年的工作。
卢云来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通道侗乡人民,工作45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112次。2002年2月被评为“怀化市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4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面对众多的荣誉,今年已64岁的卢云来没有停息,他将始终追寻着雷锋的足迹,仍然继续为国家、为社会、为侗乡人民奉献着余热,通道侗乡人民将永远铭记着这位侗乡山寨的“活雷锋”。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李东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