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武陵山片区通道交通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陈家泽 编辑:redcloud 2013-12-20 09:17:29
—分享—

  1、县城与相邻县市的距离,我县现有道路状况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南毗广西三县江(县城相距70公里),龙胜(相距90公里),西连贵州黎平(相距120公里),东邻邵阳市绥宁县(相距89公里),北连靖州县(相距81公里)。至怀化220公里,到桂林195公里,到邵阳250公里。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

  近年来,举全县之力大办交通,稳步实施“交通突围”发展战略。改造完成了G209国道双江至青龙界段和通道至靖州段,临溪国防公路、县洪公路、播大公路,硬化完成菁芜洲至牙屯堡,茶坪至坪阳等路段,完成境内S221线省道杉木桥至溪口砂改油工程,完成G209线国道通道县城绕城公路建设,实现了我县境内公路隧道零的突破。建设中的怀通高速通道段截至2011年底,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95%;桥梁工程完成86%,79座高架桥完成65座;隧道工程完成95%,12个隧道双线贯通9个,单线贯通3个,全线工程施工总量超年度工作任务,工程形象进度全市最好。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菁杉公路,县溪长征大桥及连接线,独坡至破厢公路,将更进一步完善我县公路路网结构。同时,建成城东二级汽车站一座,乡镇客运站9座和农村客运招呼站45个。目前,我县100%乡镇通班车,建制村通班车覆盖率达92%直达村部通班车率87%,仅有16个建制村未通直达班车。

  至201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58.32公里,其中G209国道94.88公里,S221省道48.44公里,县道209.695公里,乡道180.933公里,村道478.449公里,其它245.923公里,全县21个乡镇全部开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242个行政村已有218个村已实施通畅工程,通畅率达90%。

  我县立足“主次匹配、外联内畅、网络完善、便捷高效”的发展目标,按照“外抓对接,内促循环”的发展思路,加快与邵怀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及桂林、黎平、芷江机场等围边交通枢纽的对接,加速融入湘桂黔旅游经济圈;目前县城主要有G209国道和省道S221和包茂高速连接线在县城相交组成出县城的通道。包茂通车后从通道县城出发向北167公里,包茂G75和G60(沪昆)在中方县竹田交汇;向南45公里,包茂G75和G76厦蓉高速在广西龙胜飘里交汇,通道县城到桂林机场1个半小时;到三江1个小时到芷江机场2小时,到怀化2小时;到邵阳3小时;可以实现同周边县市“3小时经济圈”。加快县内交通网络连接,完成S221的大修,改造菁杉公路,提质县洪公路和更水线,硬化独播公路,抓紧双林线改造的前期工作,着力打造县内1小时经济圈。

  2、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我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县县、乡、村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国省补助资金、县级财政配套,群众集体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十二五”期间国省补助资金分别为县道45万元/公里,乡道35万元/公里,村道12万元/公里。县道和乡道不足部分由县财政配套,村道不足部门由县财政配套3万元/公里,剩余的由群众自筹约7-8万元/公里。

  3、公路养护基本情况

  我县国道94.88公里,省道48.44公里,由市管单位公路局进行养护,县道463.734公里,乡道295.666公里,村道234.469公里,由县农村公路管理站承担养护职责,合计993.869公里,按上级政策标准:县道省级补助每公里7000元/年,县级配套补助每公里7000元/年,共计648万元;乡道省级补助每公里3500元/年,县财政配套每公里4000元/年,共计221.6万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年,上级补助23.5万元,县配套23.5万元。按政策规定全年应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916万元,2012年实际安排368万元(其中省固定补助237万元,县配套131万元)。路面大中修(30万元/公里),省补15万元/公里,危桥改造(0.8万元/延米),其中省补0.7万元/延米,其它养护资金都由县财政承担。我县积极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养护、应急、服务“三位一体”的要求,设立县级中心养护站,形成“中心养护站+养护道班”的养护格局大中修实行项目工程制,小修工程对中心养护站实行计量支付,日常养护实行班组责任制。建立健全“县级考核、乡为主体”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真实实现农村公路有人管,有钱养的目标。县农村公路管理站直接管养县道和主要乡道共计352公里,各乡镇及所辖村负责养护管理本乡镇内一般乡道和村道共计641公里,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牌,各乡镇成立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县财政配套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以奖代罚”资金。

  4、公路干线“肠梗阻”地段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经过近几年举全县之力大力实施“交通突围”战略,我县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但交通制约的经济发展的瓶颈并没有打破,我县交通仍然处于较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现有公路都存在“肠梗阻”的现象。省道S221,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损毁非常严重,通行能力极低,好在目前开始进行部分修复。国道G209双江至菁龙界段大修不久后由于公路建设和本身质量问题,该路段路面大量断板,下沉,通行受阻,急待维修。县道设计标准较低,路面狭窄,如:更水线是通往牙屯堡火车站的重要通道,牙屯堡火车站是我国中西部铁路主干线与焦柳铁路南宁局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重要交接站和局间分界站,但由于路网狭窄,道路弯曲,通行不畅,使牙屯堡火车站对我县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与周边省相连的省际公路由于长年失修,不能及时提升改造,成为名符其实的断头路。如牙屯堡到水团公路,独坡至独峒公路,传素至平等公路等,这些路都是当地老百姓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他们仍然饱受道路不畅之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由于没有致富路,仍然处于贫困之中。“十一五”我县大力实施国家惠民工程通畅工程,改善了农村出行难的问题,通畅工程深得民心,许多乡村因此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出行更加便捷。但是由于我县大多村寨都居住偏远,山高路陡,公路路基条件相当差,大部分只能就路修路,路面只有3.5米,危桥、有路无桥问题突出,安保设施不配套,通行能力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按“十一五”规划政策有关规定,通畅工程仅仅是从县、乡公路到行政村的村委会或学校,村内通畅深度不够,成为新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省、市都出台文件要求路基由原来的4.5米提升到5.5米,路面要求3.5以上,但我县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一方面资金投入大,另一方面施工难度大。

  5、本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

  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金困难是我县进行公路建设的最大困难。①融资渠道单一,没有自主项目,我县绝大部分公路建设项目都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补助,离开上级扶持寸步难行。②经过努力争取获得批准立项的项目都需要地方财政配套,有时项目争取来了,由于财政配套压力大,难以顺利实施。③本地急需实施的项目非常难以进入上级计划笼子,例如:我县同周边相邻的省际公路独坡到独峒,牙屯堡到水团,传素到平等公路沿线老百姓盼望多年,但迟迟进不了计划笼子。④受土地报批、拆迁安置等因素制约,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交通部门很难把握工程进展的主动权。特别是在争取统筹土地指标到土地批准的过程中,环节多,申报时间长,前期经费开支大,影响工作进度。

  6、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现状

  为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制定了十二五交通事业发展规划。突出以怀通高速通道段公路建设和国道G209靖通公路改造为龙头,省、县道改造为两翼,南北连通、纵贯东西,全面完善连接周边县、市的路网建设,加大村村通工作力度。构建起东到邵阳、南至桂林、北至怀化、西至贵州黎平“三小时经济圈”。至2015年,实现全县乡乡通水泥(沥青公路),村村通公路,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200人以上的自然村80%通公路,200人以上的自然村60%通水泥路。利用我县被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县为契机,积极规划交通建设项目,争取进入国家编制的新十年交通扶贫规划。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了2011-2022年规划的交通建设项目32个。目前已进入湖南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表(2011-2020年)的有7个,分别是S243通道菁芜洲至杉木桥公路升级改造;通道县溪长征大桥新建项目,S241通道双江至坪寨(广西三江)公路升级改造;S262靖州藕团至通道播阳升级改造;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至G209新建公路;S261靖州县寨牙至通道县江口新建公路;S262通道坪阳至三盘新建公路。进入湖南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项目表(2011-2020年)有2个,分别是通道县乡镇客运站3个;通道县农村候车亭51个。目前S243通道菁芜洲至杉木桥公路升级改造已进入施工阶段,通道县溪长征大桥和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G209新建公路项目已完成前期工程,准备进入实施阶段;通道双江至坪寨(广西三江)公路升级改造正在进行前期工可设计阶段,有望2013年开工建设。

  7、山洪地质灾害对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影响

  我县是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影响巨大。每年雨季被山洪冲毁的路段达1000多处,泥石流、山体滑坡淹没路面600多处,每年投入水毁资金上百万元,由于缺乏资金,许多路段难以得到及时的维修,通行不畅给交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我县县乡公路三类危桥有28座,乡村公路危桥50座,大部分农村公路没有防护栏、警示标识、标牌等安全设施,这些都是我县交通安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估算需资金6000万元。

  8、道路交通基本建设程序,保障工程质量执情况

  我县道路交通基本建设严格按照《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农村公路建设具体程序为项目编报—项目设计—项目报批—工程实施—建设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评定—工程验收。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代表政府具体负责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工作。每个交通项目都必须到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报建,除施工单位和业主方严格控制质量外,质监站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严把质量关。

  9、政策建议

  我县属于边远贫困山区,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为此特建议: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取消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配套,我县交通建设项目除高速公路外,其它项目都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仅菁杉公路一个项目需我县配套5千万元,每个项目所需地方配套资金约占工程总造价的30%以上,仅交通一项我县每年需配套资金5千万元以上,由于我县是贫困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财政收入仅过1亿元,难以承担这么大的地方配套,没有项目争取项目,争取来了项目怕项目。②对贫困地区急需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倾斜,优先安排、优先立项、优先批复。我县许多农民居住高寒边远贫困山区,与周边省相邻,交通不便,实施通畅工程农民难以配套资金,因此,我们对这些地区积极申报提升改造省际断头路项目,但总是进不了省里的项目计划笼子,相邻省的边际公路已经通畅并已修到我们家门口,我们湖南通道这边的农民盼望多年的水泥路、沥青路仍然遥遥无期。广大农民仍然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狭窄道路上前行着。③简化交通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提高交通项目建设效率。目前我们争取一个项目下来到正式竣工验收,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交通局长换了几个,但这个项目仍然还在建设之中,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项目审批环节多,申报时间长,直接影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陈家泽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