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富民强县进程中,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备受关注。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力发展库区经济,大幅度增加移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库区和移民安置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辐射带动移民增收,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的落后就是观念的落后,封闭、陈旧的思想观念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桎梏。面对全国全省的总体趋势和周边县市发展的强烈态势,库区和移民安置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1、扶持目标要由一般的扶贫济困向引导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目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政策倾斜力度大。国务院17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投入总体水平跨越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仅按人均直补的600元计算,全县移民因此每年可获直补资金140多万元。另外,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项目扶持,每年安排产业项目、基础项目建设资金200多万元投入到库区移民村组。二是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耕地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一面, 也有自然景观独特、山水资源无污染、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一面,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主产地,天然适应当今人们消费新潮流,具有优越的开发潜力和明显的后发优势,近年,我们因势导势,扶持移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现有扶持和培育了尚品白合、大洋渔业、深东渔业、代金杨梅、锅冲板栗、清国苗木等农业产业基地。
2、经营模式要由一般性的小生产向产业化规模经营转变。
发展库区经济、增加移民收入,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库区产业化经营。库区产业规模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广大移民为基础,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引导分散的移民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对移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使库区经济呈现新的特色。凡是移民收入增长快的地方,几乎都是特色产业开发步伐迈得大的地方。晒口库区通过组建渔业示范场,通过大库养鱼带动周边移民发展水产养殖,促进了移民经济快速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协会)﹢移民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移民种养业,带动了库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企业与移民共赢的致富之路。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库区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才能搭建起移民与市场联结的桥梁,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实现移民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增值效应,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因此,发展库区经济的战略重点必须准确定位在大力发展库区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上。
二、转变工作方法,用龙头企业带动库区特色产业化经营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要抓住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投入的机遇,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要通过优势项目、特色产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战略投资者的推动,大力促进库区产业化建设,让移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增强移民自我发展与长远发展的能力。具体要抓好龙头企业与移民生产的三个联结。
1、要实现龙头企业与移民利益的紧密联结。构建龙头企业与移民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生命力之所在。企业与移民互为支撑,互利共赢,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供给,移民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龙头,移民是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龙头企业要发展自己,必须密切与移民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增收。
2、要实现移民生产基地与产业化链条的紧密联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把生产和服务、加工、销售等环节联结起来,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多年来,我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和养殖项目,由于没有考虑后续环节的及时跟进,致使分布散、品种杂、品质差,形不成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移民受益不明显。有的产业环节脱节,有基地无市场,有产品无销路。由此看来,实现移民生产基地与产业化链条紧密联结,在库区经济发展中显得何等重要。而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由其控制加工或销售某个关键环节,延伸带动上下游产业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则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最佳途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生产基地要富有特色,适销对路。建设生产基地是库区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要按照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移民发展富有特色和适销对路的生产基地。具体要把握三个“立足”。一要立足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移民重点发展特色资源、特色风味、特色风情、特色需求的产品,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拳头产品。二要立足品牌。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绿卡”,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培育拳头产品。尽快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三要立足实际。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形成规模效应的拳头产品。
第二,产业链条要不断拉长,不断提升。要围绕库区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通过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把产业链延伸到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多层次增值,以不断拉长库区产业链条,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使特色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尤其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库区产业链条的档次和水平。
3、要实现库区产品与两个市场的紧密联结
一是依靠综合型龙头企业与市场联结。综合型龙头企业,既是生产中心,又是销售中心。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要发展自己,必须把千家万户移民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
二是依靠流通型企业与市场联结。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流通型企业作为龙头,负责购销移民生产的农产品,与移民结成比较稳定的买卖合同关系,是库区产品与市场联结最便捷、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要积极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大力推销库区的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
三是依靠农产品流通设施销售农产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新型流通业态建设。要在库区大宗农产品主产地、集散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加快库区流通服务业发展。
四是依靠有效机制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库区农业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影响越来越大,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迫在眉睫。要通过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对农产品实行保险,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移民增产增收。
三、强化保障措施,用优质服务推进库区特色产业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1、要科学编制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认真编制库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整合项目,通过项目来整合资源。总体要求是,围绕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坚持资源利用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库区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优势相结合,政府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操作相结合,扶持一批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拳头产品,发展一批支柱产业,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优化布局、优越环境、优良生态、优质产品、优势产业、优新机制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2、要营造发展环境。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有关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确保库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要严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要根据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依照有关规定组建龙头企业信贷资金担保机构,有关商业银行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收入,税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支持。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发展移民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以及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彭泽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