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4年寒冬的一天,牙屯堡镇绞坪村侗族老乡粟再金上山砍柴时,碰到了两个衣衫破烂、精疲力尽的红军战士。红军战士对他说道“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这里有一副担架,它救了我们很多同志,对我们很重要,舍不得丢掉它。现在我们要去追赶部队。带着它容易暴露身份。想请你保管一下,我们以后来取。”粟再金心想前几天很多红军经过寨子,他们对老百姓很好,于是,郑重地说:“好,我一定帮你们保管好。”并邀请他们到家里去。两个红军连忙说:谢谢老乡,我们还要去追赶部队呢。见红军这么说,赶紧跑回家拿了两个大饭团和两袋红薯给他们。等到天黑,他把担架扛回了家,藏在阁楼上。为了保护担架,解放前他巧妙周旋,躲过国民党民团的搜查,并遭乡公所关押审问和毒打,但他始终守口如瓶。
从解放前到解放后,面对敌人的生命威胁、文革期间的不公平待遇及文物贩子重金的诱惑,粟家祖孙五代谨遵当初对红军的一句承诺毫不动摇,守护担架80年。目前这副红军担架收藏在通道转兵纪念馆,成为侗家人信守承诺和浓浓军民鱼水情的一个见证。
来源:通道融媒
编辑:位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