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省人防办驻万佛山镇木脚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进制衣厂,让村里的留守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1年11月,省人防办驻万佛山镇木脚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过与村两委研究讨论,决定翻新400平方米的老筷子厂房,改为木脚村振兴车间制衣厂,由省人防办出资60万元建设生产制衣车间、仓库等,可提供40个就业岗位。
省人防办驻万佛山镇木脚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何绍芳:刚到村里来之后,我们就采取了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了村民的现状,发现村里面许多留守妇女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外出打工,没有经济收入,所以我们通过充分调研,觉得这个制衣厂能够有效解决留守妇女的工作问题。
据了解,木脚村常年有留守妇女60多人,现在到振兴车间工作的一共20人。振兴车间对劳动力技术要求低,就业门槛低,只要具备上机操作的能力就能挣到钱。村民石道萍在建厂初始,就在村两委推荐下到湘潭的制衣厂实地学习了19天,现在已经是厂里的熟练工。
万佛山镇木脚村村民石道萍说:这里办这个厂的话就想把这个(技术)学到手,基本上能干活又能够照顾家里面。开始学的时候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嘛,尽量做好,后面手法熟练之后就也来越快。
石道萍家有5口人,丈夫在县城送外卖,因为有老人和两个小孩要照顾,两个人都没有外出务工,在制衣厂上班后,她在家更安心了。
现在的振兴车间,采取集中加工方式计件取酬,没有强制具体的上班时间,愿意来制衣厂工作的村民,既能免费学习缝纫技术,每天还有10到20元的基本补助。
通道福达制衣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杨鹏说道:计件工资的话加上补助,每个月大约在1500元左右,过了我们这个试用期,也就是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我们的工资应该在2500块钱以上。
企业车间下沉到“村头”,乡村产业振兴有“盼头”,通过积极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变资产为资源。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厂里的员工逐渐熟悉了排布、裁剪、锁扣、打扣等制衣步骤。目前,木脚村“振兴车间”制衣厂已经产出成品1000多件,发往湘潭回收点。预计2022年生产量约15万件,年产值约150万元左右,年产生利润约22.5万元左右。下一步,省人防办驻万佛山镇木脚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还将因地制宜,布点打造“研学基地”等乡村振兴项目,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吴启荣
编辑:位倩倩
本文为通道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2022/03/04/1097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