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红色阵地 恭城书院焕发新活力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吴建广 编辑:黄俊 2023-06-08 17:50:45
—分享—

通道融媒6月8日讯:近年来,我县以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为载体,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拓宽宣传平台、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笃定前行,让红色基因根植人心,让长征精神彰显生命力。

坐落于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96年上半年,书院还承担着教书育人功能。

1934年12月12日,在恭城书院召开的通道会议上,中革军委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红军转道贵州,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创造了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搜集通道会议相关文物500余件,构建以恭城书院为主轴,通道转兵纪念馆、小水战斗纪念碑、梨子界红军烈士墓等为依托,以精品课程为亮点,体验性教学为支撑的红色教育阵地。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唱经典歌曲,听红色故事、红色研学等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游客的情感认同,用红色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共识。整理了“小水跳崖八壮士”“一盏马灯”“红军秤”“五姑嫂舂米”“猪嘴吐铜钱”等红色故事,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什么叫长征精神,体会到什么是红色基因,为什么要传承与赓续。

“恭城书院是一件厚重的革命文物,意义非常重大。我们把它打造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场教学点,在这里开设红色文化讲堂,讲红军长征历史,讲红军长征故事,特别是讲通道转兵故事。穿越时空,重温历史,游客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育效果很好,也真正让恭城书院这件国保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它的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通道转兵纪念馆宣教部部长李贝介绍道。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吴建广

编辑:黄俊

本文链接:https://www.tongdaonews.com/content/646740/90/127412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