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握“五位一体”布局,助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作者:粟进勇 编辑:redcloud 2013-12-30 09:42:00
—分享—

  旅游业是一个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开发、拉动力强的产业,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诸多部门、诸多行业的复合型产业,还是涉及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能够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资源和环境良性互动的产业,更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近年来,通道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工业富县”发展战略目标,竭力打造“中国旅游名县”,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膺全国休闲旅游县、全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湖南省旅游强县。与此同时,通道县旅游产业存在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结合“五位一体”总布局思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初步探析通道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直接牵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更能助推一、二产业的发展,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是“兴一业、带百业”的产业。旅游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旅游对外开放的窗口,有效拓宽招商引资的载体和途径,从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产业,归根结底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精神价值,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更是经济发展的助推产业。

  二、通道县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

  通道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加上工业化程度不高、矿产资源匮乏、生活人口不多、民俗文化淳朴等历史社会原因,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旅游文化保存完整,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明显。一是旅游资源丰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资料显示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2—2003)国家标准对通道县旅游资源进行评定结果为:通道县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有8个,28个亚类,旅游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其中评价为五级旅游资源的有通道南部侗寨群、坪坦风雨桥群、代表性的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旅游资源包括万佛山风景区(含将军岩和神仙洞),三级旅游资源有龙底河、独岩、恭城书院、玉带河,二级旅游资源有晒口水库、阳洞滩,一级旅游资源包括白衣冠、三十六弯森林迷宫、小水战斗遗址、黎子界红军烈士墓、麒麟洞瀑布群、天堂茶茂山、锅冲兵书阁,其余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近年来,通道县委、县政府审视夺度,相继开发坪阳再生人探幽地、全省生态农业产业片、县城观光风景带等景点布局,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价值。具体来说,通道县旅游资源分为民俗风情、生态资源和红色胜迹三大板块,享有“民族博物馆”、“绿色海洋”、“红色圣地”的美誉。民俗风情方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和坪坦河风雨桥群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3项,大戊梁歌会、侗族琵琶歌、侗歌、喉路歌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粟田梅、杨枝光、吴尚德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念姬、石喜富、石志运、吴永春、吴祥跃、陆飘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是湖南省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县。生态资源方面,有以双国字号、中国四大峰林之一的万佛山丹霞峰林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南国第一漂”龙底漂流、九龙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宏门冲原始次森林、恩戈亚热带沟谷雨林为代表生物景观。红色胜迹方面,主要是以“通道转兵”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遗址恭城书院。通道县处于全国侗族聚居的中心地带,陆空交通便捷,旅游产品独具风格、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总之,通道县旅游产业存在区位特殊、资源丰富、产品独特、服务产业初具规模等优势。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通道县下大力气、斥巨资倾注于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开发了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丹霞地貌国家自然遗产,国家级4A景区1处(万佛山景区),国家级3A景区2处(皇都侗文化村、龙底漂流景区),国家级2A景区1处(独岩民俗风情园),红色圣地恭城书院,以芋头古侗寨、皇都侗文化村、坪坦河风雨桥群和建筑群为代表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打造国内首台大型原创歌舞《哆噶哆吔》,开发了中国通道芦笙文化艺术节,湘桂黔大戊梁歌会、通道民俗风情一日游、两日游和三日游等旅游产品。通道县旅游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产业影响覆盖周边地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年客流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有效拉动通道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惠及23万侗乡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极大鼓舞通道县发展的信心。但是,对照旅游产业发展先行区,冷静审视自己,通道县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品牌不响,名声不大;二是产品单一,配套滞后;三是机制不活,客源不稳;四是合力不强,推动乏力;五是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总的来说,通道县旅游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但仍存在全县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所有旅游资源优势很不相称,资源大、产业小,发展慢、效益差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四、统筹“五位一体”布局,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1、抓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坚持不懈的抓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武装工作。一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座谈研讨等方式,增强他们发展通道旅游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依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动员运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对发展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确保旅游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建立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旅游产业专门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全力保证发展项目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要不断壮大旅游产业服务队伍,为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提供人才保证。充分发挥组织、人社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扭转全县管理队伍没有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不利状况。

  2、抓经济建设。通道县全国贫困县之一,财政收入严重不足,依靠上级的扶贫资金投资发展旅游产业,力不从心的感觉始终刺痛管理者的心门。通道县旅游产业要想在新形势下的旅游竞争中成功突围,就必须抓好经济建设。一是要抓好县级经济建设。通道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工业富县”发展战略中,发展工业和生态立县有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可以看出通道县的管理者们面对发展经济而选择工业富县的无奈心理,但也反应了发展经济对助推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因此,通道县在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文化等产业同时,必须依靠工业、建筑业等古老但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来补贴旅游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按照投产见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跟踪落实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等有效模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的力度。三是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作为后发展地区的通道,紧紧依靠自身的发展,不仅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域崛起,而且可能坠入越发落后、举步维艰的沼泽地带。要利用国家支持贫困县发展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有利政策,充分发挥县四大家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级跑资金、要项目,发展壮大产业经济,实现“老少边穷”地区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环境。

  3、抓社会建设。发展旅游产业面临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老大难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激发恶化,导致社会发展中旧的、新的不和谐因素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就必须抓好社会建设,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抓好社会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社会管理责任,坚决贯彻社会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扎实推进“平安通道”建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人民内部之中。二是要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改善拉近政府和人民关系,全面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善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便民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三是打击各类违法乱纪行为。严厉打击坑客、害客、骗客等违法乱纪行为,严肃党风政纪,提升外来资金的投资信心。

  4、抓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旅游文化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是团结广大群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的向心力。抓好文化建设,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不仅可以做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更是更新群众观念、突出产业发展重要性的有效举措。一要抓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做好民族文化的精细包装,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产品,改变当前通道旅游“登一下山、漂一次流、看一场戏、吃一次合拢宴”,没有其他旅游项目的尴尬处境。二是大胆创新民俗文化底蕴。积极吸纳当代文化发展气息,采取“引进来、相融合”的模式,大力推进侗族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按照旅客的喜闻乐见,繁荣民俗文化作品创作、丰富拓展民俗文化载体,增强侗族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推动侗族文化内容的不断深化、领域不断延伸、传播途径不断拓展。三是要形成侗族文化一个主要品牌。一个成功的景区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为突出的文化品牌,通道旅游文化可以考虑壮大一个文化品牌、几个文化品牌支撑的旅游文化格局。

  5、抓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前提。通道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如何能让这一优势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让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是通道县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是抓好水利是关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通道县内水源充足、河道密布,要按照水利部关于新形势下发展水利的要求,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二是要抓好两项工程。以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和“碧水、青山、蓝天”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三是要强化社会治理。继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下大力气开展违法占地乱搭乱建整治行动,坚决查处辖区内特别是旅游线路旁的“两违”行为,绝不姑息手软,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快建设电、路、通信、光纤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保障秀美生态的能力。

 

 

 

作者:粟进勇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通道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