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大中型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工作中,通道县水库移民管理局注重造血式扶持,逐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多年来,我县始终把生产开发、产业扶持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移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和抓手,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特别是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抓中介、创机制、兴品牌、强辐射,并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了具有库区资源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一是以山核桃、浙江乌梅、锅冲板栗为主的果业生产基地2000亩;二是以山东大洋、深东渔业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三是以家祥生猪、翔锐蛇业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等。目前,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种植浙江乌梅1500亩、板栗2000亩、山核桃1000亩;经济林3500亩;大棚蔬菜500万亩;精养水面3000亩,其中网箱养鱼680亩、养家禽2万羽、养家畜1000头。
为了抓好移民产业开发,加快移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县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
一、理思路、凸特色,明确发展目标
自我县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坚持“飞鸟型”经济发展思路,做好水库移民工作。其主要内容: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在库区为移民村组共修建公路4条14.5公里,新修生产道路21公里,硬化道路7000平方米;修复和硬化灌溉渠道13公里;码头9座。二是围绕县域发展规划,结合库区山多水面广的资源特点,开展以板栗、大库养鱼为主的种养业开发,促进移民经济发展,提高移民收入水平。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颁发实施以来,随着扶持范围和对象的扩大,我县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飞鸟型”规划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在产业发展方面增加了对浙江乌梅、山核桃、板栗、百合、网箱养鱼等几大产业的扶持。目前,这些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均已成为移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移民经济发展后劲得到显著增强。
二、建基地、树典型,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鼓励引导移民积极投身生产开发,一方面我们为移民无偿提供种苗、肥料、饲料及有关技术服务,切实帮助广大移民开展生产开发,组织移民先后到隆回考察并引种金银花,到贵州考察学习钩藤种植并引进扩大,到山东考察养鱼并引进养鱼企业入库区;到贵阳考察银鱼养殖并引进到晒口水库;到新晃考察黄牛养殖,到祁东考察脆枣......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开发大户,我们予以资金、项目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开发水平,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广大移民积极共发、共同致富。县溪镇深渡村移民曹彬,2013年联合同村的30余户移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了深东渔业养殖有限公司,承包晒口水库水面4000余亩进行大库养鱼。他们以提高品质、增大效益为目标,通过增加鱼种投放、优化养殖品种、改进养殖方法、改善养殖环境等措施,养殖效益大幅提升。目前该公司水产品总产量达100万公斤,总产值1000余万元。以曹彬为首的30余户移民富了,同时他们也带动了整个晒口水库的水面养殖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比五年前翻了半番。拜冲综合立体开发示范点、万盛蛋鸡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专业户邓世友、生猪养殖大户吴家祥、浙江乌梅种植大户杨德泗、尚品百合潘世胜等都是我局扶持发展起来的种养业生产开发大户。
三、育龙头,兴品牌,增强发展后劲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必须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有关专业合作社。按照移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格局,我县着力打造了一些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山东大洋渔业养殖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渔业养殖、饲料加工、鱼苗培育的公司,生产基地在片布全国各大库区,2010年,我们成功将该公司引进到晒口库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现年产各类商品鱼300万公斤,其中60%的商品鱼由库区移民生产,实现了移民增收致富,移民人均增收2000元。此外我们还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原则,组织创建了“通道县深渡中药材合作社”、“通道县康胜水产养殖合作社”、“通道县尚品百合专业合作社”、通道县大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等10余个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一方面有力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了移民经济;另一方面为移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道县深渡中药材合作社”为我局创办的下属协会,主要职能是为移民产业开发提供苗木、生资、技术等方面服务。近年来,先后引导和带领移民发展钩藤种植2636亩。
四、创机制、强服务,提升发展质量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确保产业扶持工作有序开展,我县在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服务职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
1、建立扶持原则。我县移民人口少、分布区域广,开发项目品种繁杂,请求项目扶持的呼声强烈。为此,我们建立了确定扶持对象的四项原则:一是主导发展产业原则。我局围绕县域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特色,每年确定一次移民生产开发扶持项目品种,没有列入品种范围的项目,一般不予扶持;二是示范带动原则。一方面确定扶持项目的建设规模,达到规模以上项目符合扶持条件。另一方面要求扶持对象作出服务承诺,承诺内容包含为移民提供技术、种苗、加工、销售等服务或扶持对象以实物、资金等形式回馈周边移民等,县局采取措施严格扶持对象兑现承诺。同时我们还对个别示范辐射带头作用大的非移民创建项目,只要兑现承诺,同样予以扶持;三是移民项目移民定原则。凡是移民资金扶持的生产项目,均要有50%以上移民群众同意,并且要求其项目申报及计划批复等资料在当地村组张榜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县上调查论证确定原则。县局根据乡、村二级上报的生产开发项目,组织人员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定,并作可行性论证。然后按照上级确定的产业扶持资金规模,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计划扶持项目意见,报县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再以县局及财政名义行文上报省、市。通过上述四项原则,从而使移民产业扶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也让更多的移民群众在生产开发中达到受益直接化、普遍化、最大化的目的。
2、调整扶持方式。我们对移民生产开发项目实行三种方式扶持:一是资金奖励扶持。对于一些示范带头作用好的生产开发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我们采取项目奖励及贷款贴息的办法,直接给予资金扶持;二是种苗实物扶持。为了引导移民开发,我县累计建果木苗圃240余亩,为移民无偿或低价提供生产开发苗木50万株,购置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数万吨,最大程度让广大移民得到政策扶持;三是改善生产基地设施条件。移民生产开发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灌溉、供电等设施条件差,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予以项目扶持,以增强生产发展潜力。
3、创新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是做好新时期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县在总结过去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的创新:一是在培训内容上,改过去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为劳动技能、政策业务并举的综合培训,特别是加强了移民青年的电脑、服装加工、机械加工等劳动技能的培训,让移民青年学好一技之长。到目前止,累计输送经技能培训的移民劳动力外出务工740余人,大部分人员家庭达到一人外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二是在培训方式上,改过去课堂集中培训为课堂与实地操作培训相结合。通过实地指导和操作规范,大大增强了移民群众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科技培训效果。三是实行自主培训与委托培训相结合。一方面我们以培训班形式,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作技术培训及指导;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考察论证,对一些有实力、有技术的职业学校及专业协会进行合作,采取委托培训的方式,组织移民青年跟班学习。四是合理使用培训经费。由于实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到实地开展上门入户的培训指导,我们将其节约的培训餐费支出改用于购置肥料、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无偿送给参加培训的移民。通过这项改革,既让广大移民群众学到了生产技术,同时又得到了生产急需的生产资料,一举两得,深得移民群众的欢迎。此外,我们还组织人员编制了农业生产技术小册子,分发给千家万户,切实帮助移民群众脱贫致富。
虽然我县在水库移民产业扶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有: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生产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发展后劲不强,移民扶持受益面不宽,开发项目经济效益不高,生产开发点基础设施条件差等。正当我们的工作处于困难、茫然之时,省办及时召开了这次产业扶持工作现场会,无疑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的信心。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领会大会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把我县水库移民产业扶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彭泽民
编辑:redcloud